1. 首頁
  2. 設計

《早》教學設計

《早》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早》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引起期待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想露一手,行嗎?(師板書篆書“早”),想說什麼?

2、激情: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這的確是一個“早”字,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聯絡,你信嗎?學完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明白的。

3、齊讀課題。

[點評: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早”、這“梅花”、這“花苞”把學生帶入了學習情境,引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範讀引路,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

2、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知道了些什麼?

[點評:“教師自身就是教學情境”,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聽老師範讀課文”,不僅可以讓課文的語言有效地浸潤學生,更重要的是為學生開闢了一個整體把握文字的時空。]

三、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遇到讀不好的句子多練幾遍。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釀”讀“niànɡ”,不讀“liànɡ” “蔬”讀“shū”,不讀“sū”

4、聯絡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5、集體交流。

(1)屏示生字:釀 屋 蔬 樸 壽 默 瓣

(2)自主交流,鼓勵創意表達。

[點評:“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座創新的富礦。”(彭坤明語)讓學生自主交流學習生字的收穫,無疑是在給學生搭建一個創新的舞臺。學生可以放開想象陳述自己熟記字形的創意,可以獨闢蹊徑彙報自己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可以進行擴詞展現自己豐富的詞彙,還可以連詞或句展示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

6、分小組賽讀課文,每人讀自己讀得好的句段。

四、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詞語、句子或文章內容),認真思考,小組探究。

2、彙報:學生質疑,學生解答,難以理解的地方教師適時點撥。

(預設:《早》是一篇文化蘊味十足的課文,文中有些詞語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比如“詩云”、“子曰”、“對課”等。特別是“二十四番花信風”,學生即使閱讀了相關的註釋,也未必能準確地理解,需要教師講清、講透。)

[點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意識是學習的起點,是主動探究的動力。這一環節,讓學生質疑,並在合作中探究、解疑,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直接匯入,暢談收穫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麼?(師適時板書:三味書屋的陳設、蠟梅花、“早”字的來歷)

[點評:上課伊始,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學習收穫,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交流中歷練語言表達能力,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自讀課文,感悟語言

1、快速瀏覽課文,蒙朧中你對文章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麼?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屏示自讀提示:自由朗讀課文,讀你最感興趣的部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默讀,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讀……

[點評: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創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身上迸發。]

三、自主交流,加深體驗

交流的過程完全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教師跟著學生走,還學生自主的天空,幫助學生衝破思維的束縛,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點評:個性是一切創造活動的生命,每一個有閱讀習慣的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交流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氛圍,讓學生以無拘無束的心態研讀課文,充分表達自己充滿個性色彩的閱讀感受,努力使課堂成為表達與交流的樂園。課堂是動態的,學生行為無法預料,筆者只能針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作如下大膽的預設。]

1、評讀醉“清香”

(1)激情導讀:同學們,作者還沒進門就已經聞到了純淨疏淡的清香,可見,這“清香”誘人啊!我們讀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讀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讀進去,誰能把這股“清香”讀出來?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讀後評價。

(4)賽讀。

[點評:“評價”將競爭機制引入了課堂,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但“評價”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教師需注意引導,力避“找缺點”、“挑毛病”的一邊倒傾向,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評價觀。被評價的孩子往往一下子會成為“眾矢之的”,需為其創造“反撲”的機會,保護其自尊心,樹立其自信心。]

2、導說遊“書屋”

(1)師:想到三味書屋去看看嗎?

(2)課件展示三味書屋(凸顯三味書屋方位的變換,教師配以生動的解說詞。)

(3)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①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順序向我們介紹三味書屋的;②引導探究:學生們為什麼衝著古樹底下的梅花鹿行禮?從這段文字中你還能感受到什麼?)

(4)對照螢幕練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5)指名說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點評:這一設計,給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的情境,促進學生將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3、設境賞“梅花”

(生讀書後)

(1)你感受到什麼?

(2)想到三味書屋的後園去看看那冰清玉潔的梅花嗎?誰能把這段文字讀好,老師就和誰去看梅花。

(3)生練讀後,指讀。

[點評: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誰讀得好,老師就和誰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調動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4)課件展示梅花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最後圖片淡化,出示課文關於梅花的描寫。

(5)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感受?

[點評: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段情境創設既體現了教材特點,又突破了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儘可能大的發展。]

4、品析悟“來歷”。

品析“那年魯迅的父親生了病……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

(1)你讀懂了什麼?

(2)探究“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的含義。

(3)激情:十一、二歲的魯迅一面讀書,一面還要挑起家庭的重擔,多麼不容易啊!自由練讀,體會少年魯迅生活的艱辛。

品析:“魯迅聽了沒有說什麼,……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1)自讀感悟。

(2)師範讀,說說你聽出了什麼?

(3)指名朗讀,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想起了——

(預設:想起魯迅珍惜時間的名言以及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4)屏示魯迅珍惜時間的名言,豐富學生的積累。

[點評: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提出要“重感悟”、“重積累”,這一環節,強化了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出文章的意境,並聯系魯迅的生平,加深學生體驗,將課外積累和課內閱讀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總結昇華,延伸主題

1、齊讀最後一節,談感受。

2、探究板書,整體把握。

(1)屏示梅花圖片,配以音樂。

師:這梅花雖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絢麗芬芳,但它卻是人們最喜愛的花,不僅僅因為它開得最早,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氣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氣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就愈挺拔,愈神氣。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湧現出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們在惡勢力面前從不低頭折節,魯迅就是其中的一個。

(2)同學們,看了梅花圖,聽了老師的介紹,再看看板書,你發現了什麼?

[點評:學生受閱讀經歷的限制,對文章的把握往往缺乏整體性。課文最後一節和教師板書惟妙惟肖地將文章各部分內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學生不難發現“早”、“三味書屋”、“蠟梅花”三者之間的聯絡以及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同時還能感受到這篇遊記的獨到之處和教師板書的匠心獨運。]

3、激情拓展,佈置作業。

(1)師激情:魯迅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也是戰鬥的一生,魯迅用筆和黑暗勢力作出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寫下許多壯麗的詩篇。

(2)屏示並齊讀。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慣於長夜過春時》

(3)師:就是這樣一位願意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全民族覺醒的魯迅於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與世長辭了。四年以後,在延安窯洞裡,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燈下這樣寫道:“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身上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同學們,課文我們讀完了,但我們對魯迅的認識並沒有結束,課後請同學們認真研讀魯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蹟,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

教學設計特點:

1、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段生命體驗,師生彼此是學習的夥伴。教師應該跟著學生走,以學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語言去面對學生,去“配合”學生,為學生搭設展示自我的平臺,與學生共舞。讓學生“讀最感興趣的部分”、“選擇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2、朗讀感悟,彰顯學生的閱讀個性

張田若先生說得好:“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這形象地道出了朗讀對於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 這一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生髮問題,在讀中產生靈感,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放飛個性。所有的問題都“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開啟學生思接千載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讓其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飛揚。

3、豐富積累,編織課內外聯絡的紐帶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上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者吳伯簫老先生借《早》向讀者展示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文章處處洋溢著民族文化的芬芳。魯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課前,佈置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既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語言,又有利於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課後,引領學生了解魯迅,認識魯迅,研究魯迅,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語文課堂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生學習的“驛站”,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4、創設情境,啟用學生的創新潛能

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髮語言動機,提供語言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發展。”課文雖然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將三味書屋的陳設和冰清玉潔的梅花呈現於我們眼前,但學生對三味書屋沒有直接的文化積澱,對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學生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必然難以深透。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細心揣摩教師語言,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畫面有“形”還有“境”,教師描述有“形”還有“情”,“情動而辭發”,可以有效地啟用學生的創新潛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按方位順序描寫事物。

3.透過課文語言材料,體會梅花的特點和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透過課文語言材料,體會梅花的特點和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按方位順序描寫事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板書課題,講解並齊讀。透過上節課的學習 ,你對哪些內容印象比較深刻?

(三味書屋、魯迅、蠟梅……)

用上這些關鍵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其實把它再簡化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就寫了這一物一花一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物一花一人的學習。

二、學習一物——三味書屋。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三味書屋的段落。

2、自讀課文,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3、讀這段話,你有什麼發現?(方位詞)

4、出示影片圖片展示三味書屋,尋找魯迅的書桌,說依據。

5、按方位順序說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三、學習一花——蠟梅花。

過渡:剛才學習三味書屋時,我們提到了香味,說是桂花香,又像是蘭花香,細想又都不是,其實這香味實際上是蠟梅花香。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蠟梅花。

1、欣賞完了,有什麼想說的?用文中的話語來描述。

2、美美地讀一讀這一段。

3、真是太美了,難怪作者用“冰清玉潔”來形容它呢!“冰清玉潔”這個詞語一般被用來形容什麼呢?再讀一讀。

4、透過讀,你發現它還美在哪兒?(開的早,堅強的花)

5、背誦有關蠟梅的古詩。(《墨梅》《梅花》《詠梅》……)

6、再讀此段。

四、學習一人——魯迅。

師質疑:學到這兒,我就不明白了,作者在這裡要寫魯迅,卻寫蠟梅花,這蠟梅花和魯迅有什麼關係呢?

1、預設:由臘梅花開得早引出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

借蠟梅花襯托魯迅的高尚品質。(借花喻人,襯托了魯迅怎樣的高尚品質呢?)

2、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找出答案。

3、魯迅把“早”字只是刻在了書桌上嗎?如果讓我們也為自己在心裡刻下一個字,鼓勵自己。你準備給自己刻上哪個字呢?

五、迴歸課題。

課文讀到這兒,我們讀懂了魯迅,讀懂了“三味書屋”,讀懂了“蠟梅花”,有的人認為“三味書屋”、“梅花”、“魯迅小時候的故事”都可以做題目,你們認為呢?

(寫三味書屋是為了寫梅花,寫梅花的更主要的是寫早,這個“早”還不是作者最想說的,最想說的是魯迅的早。所以,“早”應該是全文的核心。)

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六、小結。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收穫?

預留作業:按方位順序,描寫一個你熟悉的處所。

《早》教學設計3

一、複習匯入

1、師:上堂課,我們一起參觀了三味書屋,誰能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三味書屋的陳設?

2、師:作者還沒進入“三味書屋”,就聞到了一陣花香?這是一種怎麼的香味呢?

3、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邁進後院,去欣賞那帶來陣陣清香的蠟梅花吧!

二、賞花

1、師:開啟課本,細細品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三味書屋後院的蠟梅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2數量多(邁進後院,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

A、 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B、 哪裡最能看出多呢?

C、 誰能讓這滿滿的一樹梅花開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出示圖片)

3顏色漂亮(那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A、 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B、 那裡最能體現出梅花的美?

C、 找找這段話中描寫顏色的詞語,品一品,到底美在哪裡?

D、 誰能向我們描述一下這琥珀和玉石有什麼特點啊?

E、 課文中用到了哪個詞語?(潤澤透明)

F、 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能發現梅花的什麼特點嗎?(冰清玉潔)

G、 板書:冰清玉潔

冰清玉潔就是像冰那樣透明同,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純潔。看來,作者把梅花當成了人一樣看待。

聽了你們的介紹,教師忍不住想去看看那梅花究竟有多美,你們的心情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讓我們用朗讀來讚一讚它。

5特點早(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著春天的到來。二十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板書:開得最早

A、 從哪裡能看出梅花的這個特點呢?

B、 對於這句話,你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

花信風:花開時吹來的風。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而,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標誌。

C、 一候:一年有二十四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2、讓我們捧起書本,讓這最早開放的梅花盛開在我們五(1)班的教室裡。

三、悟早

1、過渡:透過剛才同學們的交流,你們最喜歡的是梅花的哪一個特點呢?

2、我們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也有著梅花這令人敬佩的品質,讓我們讀讀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板書:魯迅

師:讀讀魯迅的故事,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一會可以把你的體會和同學們一分享。

2、學生交流

出示:從那以後,魯迅上學以後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從那以後”中“那”指什麼?(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

魯迅為什麼遲到?

(父親生病,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

魯迅有沒有解釋遲到的原因?

抓住“一面……一面……”“天天奔走於”等關鍵詞體會魯迅遲到是迫不得已的。

魯迅為什麼不為自己解釋呢?

扣住“沒有說什麼,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輕輕地刻”“從那以後”等詞語體會:魯迅從小嚴格要求自己,雖然是不得已才遲到,但他不為自己找任何藉口,牢記老師的教導,樹立了時時早,事事早的信念,為此奮鬥了一生,我們也要像他一樣。

相機板書: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一生。

3、課件出示: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學梅花,作“東風第一枝”。

這裡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麼?(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陰)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要學梅花,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

課件出示我們要學 ,要 。

4、再次討論作者為什麼要寫梅花?

學生自由發言,(梅花開得最早,而魯迅時時早,事事早。)

相機板書: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一生

以花喻人

5、作者參觀三味書屋,想到了魯迅小時候的事情,告訴我們要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那麼作者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寫梅花呢?

(以花喻人,用臘梅花開得早、冰清玉潔來比喻魯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臘梅花一樣。)

三、總結拓展

1、說說課文為什麼以“早”為題目?

(“早”字不僅寫出了梅花的品質,也寫出了魯迅“時時早,事事雖,奮鬥一生”的堅定信念。突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

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朋友,他滿腔熱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雜文、散文作品。老師推薦你們讀讀《朝花夕拾》這本文集。

四、作業設計

2、推薦閱讀《朝花夕拾》

《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及新詞。

2.能看註釋,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4.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讚美;體會詩人閒適、歡快的心情。

教學重點:

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讚美;體會詩人閒適、歡快的心情。

教學難點:

對“樹陰照水愛晴柔”等詞句的理解。

查閱資料:

詩歌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資料。

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李白) 小池( 楊萬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樹陰 小荷 蜻蜓

輕舟——萬重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讀通《早發白帝城》看註釋瞭解詩意,體會詩人歡快的心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瞭解詩人及創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1.你對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哪些瞭解呢?會背哪些他寫的詩?(學生背詩展示)

2.這首《早發白帝城》是詩人什麼時候寫的?(李白寫這首詩時,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經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內地時在路上做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熟,初步瞭解古詩的意思。

1.自己把這首詩讀幾遍,不認識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讀準確

朝辭 江陵 猿 還

2.你覺得詩人寫這首詩時心情是怎樣的?試著把詩人的感情讀出來。

三、看註釋,自學古詩,瞭解詩意。

1.引導學生看註釋,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四、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並能夠讀出來。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朝:早晨 辭:辭別 白帝:指白帝城

從彩雲間你知道了什麼?指白帝城高聳入雲。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呢?(早晨從彩雲繚繞的白帝城出發,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心情呢?(表達了詩人歡快的心情)

把自己體會到的當時作者的心情讀出來呢?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2.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啼:叫 不住:不間斷。輕舟:輕快的小船 萬重山:長江

兩岸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的群山。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呢?(江兩岸猿猴的叫聲不絕於耳,輕快的小船駛過了連綿不斷的群山。)

把小船行駛速度的快和作者歡快的心情讀出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3.連起來朗讀這首詩。

4.背誦這首詩。練習默寫。

五、 回憶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一般要幾個步驟?

六、作業。 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並背誦《小池》看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描寫的意境,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運用總結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練習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1.“早有蜻蜓立上頭”的“上頭”不能讀輕聲,那樣就失去了詩的韻腳。要讀它的原調,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讀古詩,想一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初夏)

二、細讀課文,瞭解詩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讀出來。

1.從哪兒看出這是描寫初夏季節的景色。

2.看註釋,藉助字典,理解詩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愛惜、捨不得。細流:細細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風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葉的尖端。

(細細的泉水從泉眼裡悄悄地流出來,好象泉眼很愛惜水流,不肯讓它們多流一點。樹陰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愛晴空下這柔美的風光。荷花骨朵或嫩荷葉剛剛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經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寫這首詩時心情怎麼樣(心情很愉悅,閒適)

4.練習讀這首詩。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三、積累古詩。

1.試著背這首詩。書寫古詩。

2.還讀過楊萬里什麼詩,給大家背一背。

四、作業 。 朗讀並背誦《小池》

《早》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千古名詩,全詩共4行2句,寫詩人乘船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時的愉悅心情,前兩句寫早晨辭別了朝霞繚繞的白帝城,順長江而下,一日之間就可以到達千里之遙的江陵。後兩句寫三峽兩岸樹木中猿聲響成一片,走出很遠彷彿還能聽見,整首詩寫得輕靈飛動,生動地傳達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學情分析: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古詩,進而理解詩人的愉悅心情。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看插圖、看影片、配樂反覆吟誦課文,體會詩人的心情。

“發、朝、還、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透過組詞區別字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利用多種認字方法認本課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透過反覆誦讀,背誦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意,體會作者遇赦後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是誰呢?(出示李白頭像)我們已經學過不少李白的詩,你會背哪一首,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配樂講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愛牽連蒙冤獲罪,被流放到很遠很遠的夜郎城(今天貴州東部)一路上,他很傷心,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湖北江陵縣),那兒地勢險要,水流很急,當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慶白帝山)時,突然接到了一個好訊息,他無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興,決定順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範讀古詩,讀後讓學生評價。

2、配樂再讀古詩,讓學生評價讀得怎樣。

過渡,聽完古詩,你一定也想讀對嗎?試一試讀。

3、生自由讀古詩。

讀時要求:讀正確,通順。

4、指名讀,齊讀。

5.學習多音字“發、朝、還、重”進行區別字間,分別口頭組詞。

三、品讀古詩,感情意境。

過渡:讓我們再深入的讀一讀古詩,你讀懂了什麼?

1、出示古詩內容、

2、指名讀前兩行。

3、提問:詩人從哪裡出發?要到哪裡去?多遠的路?要多長時間到?板書:白帝城——江陵

4、問:從詩中看出李白什麼感受?

5、師述:白帝城在山頂最高處(指圖)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為李白急著回家,把好訊息告訴家人所以試著用高興的心情去讀前兩行。

6、齊讀前兩行。

7、指名讀。

8、指導朗讀,板書:辭、還。

9、指名讀後兩行。

10、看影片。師述:兩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過了很多座山,好象一隻猿猴沒叫完,船又到了另一隻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時和回來時是同一條小船,但感覺不一樣,去時傷心,回來高興,又是順水行舟,所以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中的“一日還”“萬重山”是李白的誇張的手法,如:“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樓高百尺”等詩句都是作者誇張的寫法,這是李白特有的風格。

11、齊讀後兩行。

12、指導朗讀全詩。

四、再次朗讀,昇華情感。

過渡:這麼美的詩還想讀嗎?

1、打節奏朗誦。

2、表演讀。

3、配樂朗讀。

五、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過渡:詩讀的很好,我們來複習一下生字。

1、齊讀生字。

2、“帝”“岸”兩字的寫法。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國是詩的國度,朗讀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最高峰,課外同學們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詩讀一讀好嗎?

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辭 還 啼 過

白帝城江陵

愉快

《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7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學會多音字“還”。

2、理解古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瞭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3、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 學生反覆誦讀,藉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韻律美。

2、 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 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2、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1、 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古詩更是如此。在傳統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往往逐字的為學生解釋,再把字意串連起來,然後就是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古詩的意思。這樣的教學完全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沒有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在古詩教學中,讓學生聯絡自己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透過反覆誦讀藉助插圖或多媒體手段創設的畫面展開想象,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情感及意境,然後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2、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情感,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寶,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誦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創設的動畫或圖片、磁帶、錄音機

設計思路:

一、 激趣匯入——背誦課外古詩(李白所寫古詩)

學生已經會背了許多首古詩,所以教師的激趣會引發他們爭先恐後地吟誦起來,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外自學、課內展示的舞臺。學生在爭先恐後地吟誦中,一種渴望學習古詩的慾望被點燃,興趣盎然的開頭,使新詩的學習成功了一半。這一環節既是積累,也是激趣。

二、藉助畫面——主動學習古詩。

這一大環節中包含著四個環環相扣的小環節:

1、 讀——自學質疑。看題目質疑和讀詩文質疑。

2、 看——觀察圖景。創設情景突出重點,邊讀邊看邊想象,以達到理解詩意的目的。

3、 思——讀議釋疑。小組同學在一起把各自的理解議一議,開展討論突破難點。

4、 誦——圖文結合,體會思想感情,反覆吟誦,感情昇華。

三、 自學生字——識寫課內生字

四、 拓展延伸——課外背誦古詩。

開一次“唐詩交流會”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背誦課外古詩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優秀詩文,他的詩熱情奔放、感情真摯,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是誰呢?

對,他就是李白。

你們會揹他的哪些詩呢?想不想背給同學們聽?

(配上古箏的音樂)

● 從本詩的作者匯入新課,不僅對詩人李白作了介紹,而且給學生創設了展示自我的舞臺。配著優雅、古典的音樂,學生吟誦出李白的許多首古詩,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古朗月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等,還有我們今天要學的古詩《早發白帝城》。這些詩中有的`在前三冊語文書的“語文天地”中出示過,學生已經會背,有的是學生在幼兒園或學前班學過的,所以學生都爭先恐後地要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背古詩、學古詩的氛圍。

(如果學生會背得太少,教師可以為學生有感情地吟誦幾首,讓學生欣賞,也可以把學生引入這種學習古詩的氛圍中來。)

(學生背古詩時,除了放音樂以外,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相應的畫面。如學生背誦《靜夜思》時就出示三冊語文書中11頁的插圖,背誦《贈汪倫》時出示第三冊語文書中76頁的插圖,同樣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時出示我們這一課書上的插圖。)

● 邊吟詩邊伴著優美的音樂欣賞畫面,更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詩描繪的意境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二、藉助畫面——主動學習古詩

這一大環節中又包含著環環相扣的四個小環節。

(一) 讀——自學質疑

同學們,你們喜歡╳╳╳背誦的這首古詩《早發白帝城》嗎?(出示這首詩)

喜歡就讀一讀吧!

1、 學生自己讀

●這一環節其實也是學生初步認字的環節,要讀準讀暢這首詩就得先認識這首詩裡的字,所以這一環節給學生的時間要稍長一些。

2、 同桌讀

學生在這種生生互動的合作中,糾正了字音,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

3、 指名讀

●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好、中、差等生中各選兩名學生來讀,這一環節既可以再一次糾正字音,還是學生之間的讀書評價。經過一年半的培養,現在許多班的學生已經學會了傾聽,更會對別的同學進行評價,這種課堂上的生生評價對學生的進步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教師在平時培養這種評價能力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用欣賞別人、悅納別人的態度來評價別人,同時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要求,如上面的讀書互評這一環節來說就限於是否讀對了,千萬不要把讀得是否有感情作為評價重點,這樣“拔苗助長”式的評價和“互相挑剔式”的評價不僅對學生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挫傷積極性。

4、 全班齊讀。

5、 你們讀得可真好呀!知道這首詩什麼意思嗎?

學生試著說一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學生說得正確與否,教師都不要挫傷孩子們的積極性,即使說得意思完全不對甚至非常可笑也是允許的,正是因為不會才要學習,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這節課學習這首詩的積極性。

6、有許多同學不理解這首詩什麼意思,你們哪不明白呢?

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

如:“早發”什麼意思?“白帝城”什麼意思?“朝辭”、“江陵”、“還”、“啼不住”、“猿聲”、“萬重山”什麼意思?

對於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有些需要教師當時予以解釋,如“白帝城”和“江陵”都是指地方,白帝城山峻城高,從白帝城到江陵要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崍,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是三崍的景象。“還”的意思是返回,因為李白本來就住在江陵這個地方,因為獲罪被流放,恰巧到了白帝城時被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所以用“還”,在這首詩裡就可以解釋為到達江陵。

還有些如果其他同學明白什麼意思,也可以當時解釋。

● 學生在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大膽質疑,共同釋疑,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得好:“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二) 看——觀察圖景

1、 觀察圖畫

你們理解得對不對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看這幅圖畫。

(出示課件畫面,課本上的插圖再配上早上的太陽、被太陽照的彩色雲彩,如果有條件還可以配上猿的叫聲或者是在畫面的山上畫上幾隻猿。)

學生觀察圖上都有什麼?

說一說。

● 古詩的理解是學生學習古詩的難點也是重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是教學的重點,形象的圖景可以輔助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為理解古詩意思作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聯絡畫面再讀古詩,邊讀邊根據圖上的內容理解古詩的意思。

(三) 思——讀議釋疑

1、 自己思考古詩的意思

2、 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中,瞭解到學生理解到什麼程度並作相應指導。

3、 全班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彙報討論結果,只要能說出古詩的大意即可)

對於“辭”、“猿聲”兩個詞語,如果學生理解不出,教師提示。

● 在藉助圖景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理解古詩意思,代替了傳統古詩教學中教師逐字逐詞地給學生解釋之後,學生死記硬背詩句的意思。把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每個人在合作學習的同時,能加深理解,提高認識,這個過程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過程。經過思維火花的碰撞,同學們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情感。

(四) 誦——反覆吟誦,感情昇華

教師指著畫面說:輕快的小船在江面上行駛,一天時間就能從白帝城到達江陵了,此時詩人李白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指名回答。

練習有感情朗讀。

1、指名讀學生互評

2、 教師範讀

3、 生生比賽讀

4、 齊讀。

● 透過多種形式的有感情朗讀,學生不僅進一步體會出了詩人當時高興的心情,更把這種感情昇華了。

三、自學生字——識寫課內外生字

1、 識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小組長考查,教師抽查。

多音字“還”說出兩種讀音以及怎樣組詞。

2、 寫字

學生自己觀察這些生字,怎樣寫才能寫漂亮?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教師難書寫示範如:“猿”字。

“帝”和“啼”要比較著來學,根據字形來記憶。

“舟”的筆順要指導。

學生描紅。

小組內互評。

●寫字教學是二年級的重點,由於學生已有了比較紮實的寫字基礎,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多觀察,多揣摩。小組內互相評價、交流寫字情況不僅可以使學生在互相比較中激發寫好字的情感,而且便於學生取長補短,促使進步。

四、 拓展延伸——課外背誦古詩

唐朝是一個文化非常繁榮的朝代,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大詩人,也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詩文,讓我們找一找、背一背唐朝的詩,好嗎?

●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1—2年級學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而課本上提供給學生的肯定不夠,所以要調動學生課下自學古詩。這一活動將課內知識有效地拓展到課外,不僅調動了學生課下自學古詩的積極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突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早》教學設計7

《早發白帝城》是二年級第四冊《遠行》這一主題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同時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課文是一首五言絕句,使用單純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辭、陵、猿、帝、啼五個生字,能夠根據詞義選擇“還、重、朝”三個多音字正確的讀音,根據已有積累書寫“舟”、學寫“朝”交流“帝(啼)岸。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古詩、當堂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能夠根據詩句想象三峽的景象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自學生字詞,透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感受詩人的心境

一、引入(單元整合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板書:遠行

在以前的課上我們學過了《遠行靠什麼》我們可以用什麼交通工具去遠行呢?(複習舊知)(2名,注意聲音洪亮、表達完整)

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他也去遠行,他是誰呢?(出示畫像)

誰來介紹介紹他(孩子們簡單說說自己瞭解的李白)(出示李白的資料)(背誦兩首關於李白的詩)(複習舊知)

李白這次遠行,他是靠什麼交通工具去的?(檢查預習)你從哪裡知道?

出詩句。勾畫“輕舟”一詞,於是我們明白了“舟”就是小船,所以除了輕舟我們還可以說(小舟),舟可以做部首,我們一看到舟就知道(與船有關)那你能說出哪些帶有舟的字呢?怎麼才能把舟字寫在田字格中間(寫舟)

二、指導自學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跟著詩人乘著小舟,去遠行,(齊讀課題)

你讀懂了什麼(時間早地點白帝城發出發)(課文裡還有一個字跟他很像,說說怎麼區別呢?寫帝、啼)(寫兩字)

(課件)

1、自由讀課文,把你覺得難的字多讀兩遍

2、回憶認字四法

3、把詩文讀通順讀流利。

讀詩文的時候,你有哪些字詞覺得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呢?

抽生讀全詩大家評價是否讀準確了

讀準三個多音字“朝、還、重”(區別讀音,說說你怎麼知道課文中讀這個音?(引導孩子通過了解字義來選擇正確的讀音)

讀準“陵、猿”等詞語。

4、再讀全文(讀準字音)

5、讀、出節奏

三、發揮想象,理解詩文,感受作者的心境

出ppt師講述(瞭解背景)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到很遠很遠,荒無人煙的夜郎城。(師聲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裡極其悲傷,他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沿地勢險要,江水湍急的三峽逆流而上(出示地圖動畫)。當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駛到白帝城時,突然他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師聲音激動)“他無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決定順水行舟(點選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寫下了一首世人傳誦的古詩《早發白帝城》。板書:早發白帝城

範讀詩文,說說你看到了些什麼?

彩雲間——這是什麼時候的彩雲呢(早上,板書朝霞,你們見過朝霞嗎?什麼樣的?彩雲間的白帝城是什麼樣的?看圖片,讀出白帝城的美)在這樣一個彩霞滿天的早上,詩人靜靜地站在白帝城前,他要做什麼?(理解辭字)

離開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他的心情怎麼樣,你們從哪句話體會到的?(抽生讀)把哪個詞讀慢一點就更能突出這種心情呢?(再次強調“還”就是(要回家了)引讀(千里江陵一日還),(千里江陵)真的有一千里嗎這裡說明了路(很遠)(讀)

一千里並不是真的一千里,李白寫詩常常有這樣非常誇張的手法,你還記得他的那首詩裡還這樣寫到(生背詩)

《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夜宿山寺》中“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那麼我們這首詩裡還有這樣的寫法嗎?(萬重山,讀,你有什麼感受)

對比讀千里江陵一日還和輕舟已過萬重山你有什麼感受

(輕舟能換成小舟)(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小舟順江而下,一日千里,兩岸的山上傳來了(猿猴的啼叫)(你聽過猴子叫嗎,在哪裡聽到的)這裡的猿猴叫聲又是怎樣的?來看看(出示水經注,老師讀,找出描寫猿猴叫聲的句子,說說感受)

猿猴聲聲啼叫,連綿不絕,聲音如此的悲慘,可是詩人心情卻(非常高興),因為(引讀)他馬上就要(回家了)

出門行千里,終必把家還,讓我們再次跟隨詩人李白告別彩雲中的白帝城,回到家裡去吧

(配樂、讀誦)

背誦全詩

四、認讀詞語,鞏固新知

李白遠去了,詩歌卻留下了,裡面有好多詞寶寶和我們成了好朋友,我們再來和他們打打招呼吧

(讀詞語)

開火車)(猿聲,辭別,白帝城,江陵城,朝陽,啼不住,一日還,輕舟,兩岸)

老師如果把這些生字放在新的詩句中,你們會讀嗎?(出示詩句:)。

五、寫字

《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並默寫古詩。

2、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2、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3、交流作者資料: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教師加以補充 。

二、初讀古詩,解題

師:這首詩的題目《早發白帝城》,誰知道詩題的意思? 早:早上。 發:出發。

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別在什麼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城東白帝山上,位於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課件展示地圖)

白帝城山峻城高,從白帝城到江陵要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峽,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是三峽的景象(西陵峽——瞿塘峽——夔門——白帝城)一路上有什麼感受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三、指導自學 課件展示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透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四、彙報自學情況

1、用喜歡的方式彙報朗讀。

2、這首詩第一句你讀懂了些什麼?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見聞?船真的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快嗎?

五、瞭解詩的寫作背景

1、啟發談話:詩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我們讀了李白的《將進酒》《望廬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歡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詩人58歲時因受政治牽連,流放夜郎。)

2、出示詩句:

“去國愁夜郎,投身窮荒谷。”(李白)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杜甫《夢李白二首》)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韻》)

3、學生根據註解自由讀詩句,四人小組合作理解詩句。

4、指名說你讀懂了夜郎是個怎樣的地方?

5、小結:的確夜郎詩歌窮山惡水的地方,連生存下去都覺得難,更可悲詩人的內心備受煎熬。

6、出示詩句: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暮年普可恨,浮世謫仙悲。”(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7、根據註解自由讀詩句,你讀懂了什麼?李白的內心受怎樣的煎熬?(指名回答)

8、啟發學生了解作者作詩時候的心情,此時,經常爽朗大笑的李白,此間不得不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可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的時候,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訊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如何?(興奮不已,激動,喜出望外,眉開眼笑等)板書:欣喜若狂

六、領悟詩情,細緻品讀(再次播放動畫,讓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回答相關的問題)

1、詩人飛快的撥轉穿透,放舟東下江陵,這首詩就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詩人在得到大赦的訊息後,他會想些什麼呢?你能想象出詩人順流而下,行船經過三峽,見到長江兩岸的綺麗景色時,那種資訊的樣子嗎?讀一讀,體會,感悟,在自由描述。

2、第二句表現了行船之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鬆、愉快)

3、知道朗讀,你最喜歡讀哪一句,讀一讀,說一說理由

同學們毒的這麼有感情,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

生:從“彩雲間”我體會到,詩人得到免罪的訊息後十分興奮,因此覺得環繞在白雲間的白帝城格外漂亮。

生:猿聲悲啼本是使人很不舒服,但是此時詩人卻覺得猿聲啼叫像在為他歡呼,向他磁辭行。

生:詩人此時的心情不但興奮,激動,而且舒坦,他生做在輕快的小船上,欣賞這祖國的美麗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鄉,見到親人,南中心曠神怡的感覺,真是妙極了。

生:詩人心情愉悅猿猴聲瓷器面板,小舟飛速越過重重高山。

4、大聲有感情朗讀,這名度,評議,願意讀的站起來高聲朗讀。

5、配樂全體背誦

七、總結:

這首詩透過對性穿的輕快和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整首詩氣勢奔放,情境交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八、談論李白詩善用誇張的特點

1、談話:李白詩善用誇張手法,這首詩哪句運用的是誇張手法?(千里江陵一日還)

2、下面詩句種哪裡運用誇張?

出示《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指名回答。

九、改寫《早發白帝城》綜合所學知識寫一寫此詩。

《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研讀“早”字的來歷,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梅花的高潔,瞭解魯迅先生的梅花品格。

教學重難點:

領悟作者寫梅花的用意;“早”字的來歷,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二、精讀講解:

1、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知識?

2、小組討論交流

①按方位順序介紹三味書屋:

南牆上----匾

東面正中----畫

畫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學生書桌

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

②出示三味書屋的掛圖,請學生說說三味書屋的陳

設。

③當你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時會想到什麼呢?而作者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又想到了什麼?

(2)魯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讀

②思考:

魯迅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後來遲到過嗎?為什麼?

(3)描寫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邁進後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a.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b.指名說

c.理解“潤澤透明”、“冰清玉潔”、“韻致”等詞的意思。

d.臘梅花美在哪兒?

e.指導朗讀這段話。

f.作者為什麼要寫梅花呢?

三.朗讀全文

四.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介紹你的教室或房間。

板書設計:

梅花早

以花喻人

魯迅早

教材分析:

《早》這篇課文透過對三味書屋陳設的介紹、臘梅花的讚美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

2、透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

3、鼓勵學生質疑問題,開創學生的創造潛能,啟用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朗讀、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透過學習,要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激發其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說話結合感情朗讀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絕句》

一、背誦古詩,引如新課

1、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學生興趣。問: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聽。

2、回憶杜甫的詩,學生背。

3、揭題並板書。(《絕句》)

二、自讀詩歌,感知大意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並按預習提示的學習方法和要求,自讀詩歌。

2、自學檢查:

⑴讀準字音,重點讀準:行(háng)嶺(lǐng)泊(bó)

⑵說說,透過自學,學懂了什麼?是用什麼方法學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組合作,描畫詩歌

1、朗讀詩歌,說說:透過朗讀、自學,從詩中感受到什麼?

2、小組合作畫詩歌:面對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舉起了手中的照相機,拍下了四幅美麗的春景照片。把詩句與插圖上的照片對應,小組同學輪把每幅照片的內容講一講。再選擇其中共同喜歡的一幅照片,小組同學把它畫下來。

四、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展示圖畫,再讀詩歌。小組代表展示圖畫,朗讀詩句,講解圖畫的內容。把學生的圖畫按順序貼在黑板上。

2、集體討論,詩人的視線是怎樣轉移的,你最喜歡哪張照片,從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3、學生講最喜歡的照片的內容。重點指導講“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意思。

4、小結詩歌特點。

5、學生獨自讀,齊讀全詩,發現詩歌在詞語方面有什麼特點沒有?自由讀全詩,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五、拓展活動,啟發想象

1、把這首詩歌默寫下來。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詩句,想象畫面,把想到的內容畫下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第二課時

學習《早發白帝城》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1、出示長江的水路圖,請一生為大家簡介其線路。

2、出示全詩

3、指導朗讀

4、“你問我答”相互質疑

二、再讀體會詩意

1、自由體會詩意

2、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內容

3、比賽:用自己的話將詩歌改寫成故事或現代詩歌。(內化的過程)

4、個性延伸:找出你認為詩中最生動的詞,並說明理由。(深化的過程)

教學思路:“彩雲”勾畫出了白帝城的美麗。(視覺)

“一日還”說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覺)

“啼不住”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聽覺)

“輕舟”既寫了船輕,又寫了作者心情輕鬆.(心情)

三、迴歸中心

1、從“輕舟”的輕,體會當時的心情,並適時介紹當時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體體會,自己歸納中心。

四、課外延伸(二選一)

1、作畫(據詩意)

2、寫一首現代詩

《早》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浙江紹興訪問魯迅先生早年求學的地方——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的東北角上有一張魯迅先生曾經用過的書桌,在書桌上魯迅曾刻了一個字“早”你們想知道這個“早”字的來歷嗎?

2.板書課題:13早

二、範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課題“早”指什麼?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絡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瞭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瞭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後,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範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二、精讀講解:

1、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知識?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書屋的陳設(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順序介紹三味書屋:

南牆上匾

東面正中畫

畫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學生書桌

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

②出示三味書屋的掛圖,請學生說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③當你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時會想到什麼呢?而作者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又想到了什麼?

(2)魯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讀

②思考:

魯迅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魯迅後來遲到過嗎?為什麼?

(3)描寫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邁進後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a.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b.指名說

c.理解“潤澤透明”、“冰清玉潔”、“韻致”等詞的意思。

d.臘梅花美在哪兒?

e.指導朗讀這段話。

f.作者為什麼要寫梅花呢?

三.朗讀全文

四.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介紹你的教室或房間。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透過課文語言材料,體會並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掛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早》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早發白帝城》

教學目的:

1、學會本首古詩中的生字新詞。

2、在弄懂詞句意思的基礎上,瞭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3、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重難點:

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出示圖片:看圖回憶古詩《絕句》

兩隻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古詩。

出示一段話:(略)

教師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喜歡讀那一段話?說出理由。(喜歡讀古詩,古詩讀起來象唱歌)

師:朗讀古詩要注意節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樣,要跟著節奏,才能做出優美的動作。

三:新課:

師:今天我們學習古詩《早發白帝城》(板書)

1預習情況,解釋詞語意思。

白帝城辭江陵還

2出示地圖從圖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師:作者正是從白帝城回江陵?那麼他用的是什麼交通工具呢?(船)

師: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輕舟已過萬重山)

同學們思考:作者從白帝城出發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長時間?

師:詩中用多長時間?(一天)

師:為什麼用一天就可以到達千萬裡的路程?

3教師簡單講詩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時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鄉。這時的李白是懷著異常高興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寫下了經典的《早發白帝稱》。

師:那麼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感情來朗讀這首古詩呢?(輕鬆愉快的心情)

板書:朗讀古詩。(創新之處打節奏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說喜歡讀古詩,因為讀起來比較優美,我們以前用什麼樣的方法讀古詩?

(拍手打節奏:一句來兩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學生分別用三種節奏來朗讀古詩,感受詩的節奏美。教師指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小結用那一種節奏讀起來比較好?(一句兩拍)大家再來讀一遍。

板書:體會古詩

師:讀完古詩,你從中知道了詩中寫了那些內容?(學生回答)

師:詩中寫了誰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去?(李白從白帝城出發到江陵去)

師: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詩的題目)

師:“發”是什麼意思?(出發學生對出發可能不懂,教師稍加講解。例:我們從學校出發到烈士陵園。)

學習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的要學習方法:自己理解,教師啟發。

師:彩雲間是什麼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雲中間。(解釋詩意)

早晨離開了沐浴在彩雲中間的白帝城。

師:白帝城距江陵有多遠?詩中寫了嗎?(相距千里)

師: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嗎?千里不是實數,是一個大概得數字。這樣遠的路程作者什麼時候才能到達?。(一日表明速度快)

學生想:一天能到達嗎?現在坐火車到北京還需要一個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嗎?

師: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覺得船行的快。

(學生解釋詩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師:作者如此喜悅的心情,他不去欣賞沿江兩岸那美麗的風景嗎?他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聽到了猿猴的叫聲看到萬重的高山)

師:萬重山是什麼意思?是一重兩重。(解釋詩意)

在猿猴不斷的叫聲中,輕快的小舟已經穿過了連綿不斷的群山。

朗讀詩意。

小結:這首詩主要講作者在歸途中覺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達。表明他無比喜悅的心情。作者還為我們描述了長江兩岸,群山連綿,猿聲不斷,響徹山谷的壯麗畫面。還寫出了一葉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作者歸途的喜悅心情。

師:這樣美的畫面大家不詳把他描繪出來嗎?好,下面大家拿出畫筆來畫出這優美的景色吧。

板書:描繪詩句。

作業:畫出一幅表現詩句的圖畫。

《早》教學設計13

文字解讀:

《早》是一篇文質優美的遊記課文。透過對三味書屋的陳設、臘梅花以及魯迅課桌上的“早”的來歷的描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課文有兩個部分寫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對臘梅花的刻畫。由聞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顏色、形狀,把臘梅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寫出來。字裡行間充滿喜愛、讚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運用,由臘梅花的清香純淨,開的最早,引出魯迅桌上“早”的來歷,進而講到“時時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臘梅清純的特點與魯迅高潔的人格品質,多有相似之處。所以選好切入點,緊抓主線,透過朗誦、對比,體悟魯迅的高潔品質,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梅花的“早”與魯迅“早”的相似之處。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3、透過對文字的解讀能夠理解並學習魯迅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直奔主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早》,板書課題。

2、上一節課,同學們透過自學、交流,解決了哪些問題?交流。

3、你知道文章寫了誰的“早”?

(板書:梅花 魯迅)

4、對,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課文是怎樣寫梅花的早的呢?

【設計意圖】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瞭解,上課伊始,引導學生複習第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在回憶、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學習收穫,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的安排達到三個目的:回顧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為下面的教學提供切入點,從而直接抓住主線,直奔主題展開研究。

二、精讀課文,體悟“早”的含義

1、學習第五自然段,研讀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圖,學生欣賞。

(2)你覺得梅花有什麼地方吸引你?交流發言。

(3)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為特別好的句子,多讀幾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滿樹”體會梅花的多;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潤澤透明”“冰清玉潔”等體會梅花的美;由“飄香而送暖”再聯絡前文“清香純淨疏淡”體會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風”等體會梅花的早。)

(4)聯絡上下文,作者是什麼時候去三味書屋的?(深冬 釀雪的天氣)

在這樣的季節,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卻開得這麼盛、這麼美、這麼香、這麼早,

難怪成為詩人讚頌的物件。

出示: 《梅》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絕句》 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學生朗誦,交流,體會梅花品格。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的品質。在教學中首先出示梅花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後放手讓學生誦讀,感悟,選擇自己覺得特別好的交流,讀得多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便能發現潛藏在文字中的細節,從而體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後,在學生對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出示詩歌讓學生反覆誦讀,拓寬了文字,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梅花品質的瞭解,豐富了主題。

2、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讀魯迅的“早”

(1)出示:早哇!魯迅的書桌上就刻著一個“早”字。(提示:過渡句,由梅花的早過渡到寫魯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魯迅為什麼要刻這個“早”?

(3)魯迅為什麼會遲到?你能替他找到遲到的理由嗎?這個理由能打動人嗎?

(4)理解課文,相機出示填空

因為 ,所以 。(魯迅遲到的原因)

雖然 ,但是 。(替魯迅辯解)

即使 ,魯迅也 。(魯迅沒有解釋的原因)

(提示:透過“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體會魯迅因為父親生病的忙碌。透過“默默”“再也”“輕輕”等看出魯迅對自己要求嚴格。思考:如果你是魯迅的老師,聽了這樣的解釋會原諒魯迅嗎?魯迅為什麼沒有向老師解釋呢?進一步理解魯迅對自己要求嚴格。)

【設計意圖】魯迅因為照顧父親而遲到應該能夠得到老師的理解,然而魯迅沒有辯解。這裡的細節描寫值得我們注意,只有充分挖掘這些細節,才能夠洞悉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三組關聯詞語,一面尋找魯迅可以說服老師的理由,一面思索魯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衝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內心,讓學生形成共鳴,從而領悟到魯迅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品質。

(5)魯迅是因為父親生病才遲到的,如果像老師解釋是能得到老師原諒的。然而魯迅什麼也沒說,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早”。同學們,魯迅刻這個“早”時心情怎樣?他在提醒自己什麼?

(6)是啊,這個“早”難道僅僅刻在魯迅的書桌上嗎?

【設計意圖】一個反問句將學生由文字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裡,從而更深地挖掘文字內涵。

(7)刻下了這個“早”之後,魯迅遲到過嗎?齊讀“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出示填空:

從那以後,魯迅依然在當鋪和藥鋪之間奔波,然而他 。因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讀這段話,體會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品質。

簡介魯迅成就。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想象,透過填空,引導學生理解魯迅再也沒有遲到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從而讓學生明白,目標的實現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撐,是需要有恆心的。對魯迅的簡介讓學生明白正是有著這種恆心毅力,正是魯迅要求“時時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輝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寫魯迅的“早”為什麼又要寫梅花呢?梅花和魯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文章為什麼以“早”為題目?(抓住“清晨”“春天”“東風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魯迅刻在書桌上的“早”“時時早,事事早”理解魯迅的“早”的含義,從而找到他們的相似之處。)

學生自由朗讀,尋找依據。

因為梅花 ,魯迅 。所以 。

【設計意圖】藉助關聯詞語填空將課文主題揭示出來,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結

魯迅與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質,寫梅花的“早”就是為了襯托魯迅的“早”,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魯迅就是這樣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最後終於成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寫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課後請大家蒐集有關魯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閱讀感悟。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設計圍繞重點,緊抓主線,循序漸進。誦讀環節,既注意整體效果又能兼顧個體的個性朗讀;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既有關聯詞語對課文的概括訓練,又有魯迅刻下“早”之後的想象訓練,在教學中遵循先扶後放的指導思想,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一、一線串珠,直奔主題。

在執教伊始我緊抓課題“早”直奔主題,引導學生找到課文敘述的重點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然後直奔重點段落深入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發現問題、解析問題,這樣貫穿全課,一珠串線,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二、由表及裡,逐步深入

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個過程的,在引導學生。在研讀梅花的“早”時我先出示梅花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態,再出示文章內容,透過反覆誦讀,對照圖片,結合課文文字讓學生理解梅花的品質。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補充梅花的詩句,加深認識,逐步深入。

三、語言訓練,挖掘文字深意

在本課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學生的語言訓練,在梅花環節,透過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描述梅花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創作的過程,透過自己眼中的梅花與文章中的梅花相對應,拉近了與文字的距離。在研讀魯迅“早”的故事時,我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相機出示三組關聯詞語要求學生按要求填空,讓學生在辯與不辨中尋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魯迅辯與不辨背後的深意,從而理解魯迅嚴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著出示魯迅的成就介紹,讓學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要有恆心毅力,要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品格。

在學習了梅花的“早”與魯迅的“早”之後,我丟擲文章為什麼要寫他們的“早”,引導學生尋找相似之處,從而理解作者用意,昇華文章主題,水到渠成。

當然,當然這節課的設計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在過渡與教師語言的精煉上還要繼續努力。

《早》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早發白帝城》,認識詩中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歸心似箭、輕鬆愉快的心情。

4、默寫古詩。

二、教學時數: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板書課題)

二、交流資料,知詩人、解詩題。

三、讀詩認字,抓字眼、明詩意。

1.詩人李白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

2.解決生字。

3.誰願意把詩讀給大家聽呢?

4.引導他們用查字典或和同學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點字、詞的意思。

5、,引導學生讀詩,體會詩中的重點字詞。

6、.這首詩到底講什麼呢?同桌互相說說詩意。

7、.誰願意說給大家聽呢?

8、指名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這首詩。

四、創設情境,想意境、悟詩情。

1.詩人寫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自己什麼感情呢?

2.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內化情感。

五、拓展背誦,指導寫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讀詩,背誦詩。全班交流背誦情況。

2.誰還讀過李白的其他詩呢?引導學生交流課外內容。

3.複習本課6個生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指導“詩”“帝”“岸”的書寫。

六、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默寫《早發白帝城》

2、收集李白創作的其他古詩。

七、課後反思

絕句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絕句》,認識詩中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讀意,體會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讚歎與熱愛。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2、指名複述古詩大意。

3、教師小結匯入:李白歸心似箭,兩岸風景如畫,他卻無心欣賞,真是可惜。今天,老師要好好地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個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書課題:《絕句》。

二、揭題後討論: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

簡介杜甫: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聖”。

三、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然後思考:詩中描寫了那些景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詩人在什麼位置看到了這般景色?

四、練習填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在()內填入描寫景物的詞語。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數量的詞語。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動作的詞語。

五、分組讀一讀填入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l)“黃鶴”“翠柳”“白鷹”“青天”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

(2)請將4個數量詞分成兩類(實數和虛數),聯絡詩句說說“千秋”“萬里”各說明了什麼?

(3)讀一讀詩句,想一想,4個動詞中,哪些真動,哪些“不動”。再次讀詩句,讀準“泊”的字音,感受詩的意境。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動態,後兩句描寫的則是靜態。

六、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寫色彩和形態的詞語。

七、有感情地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之處。

八、識記生字,佈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

(2)背誦、默寫《絕句》。

(3)收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各一首。

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

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鬆、愉悅)

絕句

黃鸝翠柳白鷺青天

千秋雪萬里船

(迷人、壯觀)

《早》教學設計15

教學提示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吳伯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2個只識不寫的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流程

一、發現話題

出示圖片:

同學們,請看螢幕,知道他是誰嗎?說說你對他的瞭解。

是的,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畢生追求真理,英勇戰鬥。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人民,他滿腔熱忱。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麼呢?

同學們,對於讀懂這篇文章來說,我們應該關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早》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第二,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第三,文章為什麼要用“早”作為題目?

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著名作家吳伯簫先生寫的《早》這篇文章。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文章,那麼,文中的生字你們是不是都認識了呢?那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出示:釀 樸 墨 壽 哪 默 瓣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裡有兩個生字的讀音是一樣的,請大家比較一下它們的字形的差異,然後,再拿出鋼筆來把這兩個字認真地描一描,臨一臨,細細體會它們寫法。

出示:墨 默

下面這幾個字,字形比較接近,也請你們比較一下它們的差異,然後,給它們組一組詞,分辨它們的差異。

出示:瓣 辯 辨 辮

出示:匾 硯

這是兩條綠線內的生字,誰來帶領大家讀一讀,注意讀準它們的字音。

課文都讀了吧,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下面請同學們彙報一下自己的讀書情況。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讀好或者給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來讀。為了能更好地展示你們的讀書水平,建議同學們,先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把課文讀一讀,以做好充分地準備。好嗎?

讀完了課文,我們先來聊一聊第一問題:出示:《早》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記,課文是以遊蹤為序來介紹了三味書屋的。在課文中,我們可以找尋到作者的遊覽路徑:新臺門→石橋→三味書屋→後園,空間轉換十分自然。課文透過對三味書屋陳設的介紹、蠟梅花的讚美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啟迪人們要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東風第一枝”。

三、精讀理解

1.出示圖片:

同學們,這就是魯迅小時侯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請你們仔細觀察,並按一定的順序介紹一下三味書屋的陳設。

2.那麼,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呢?就讓我們跟著吳伯簫爺爺一起走進三味書屋。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2、3、4三個自然段,用筆畫出有關描寫三味書屋陳設的語句。

3.透過閱讀,你們發現課文的是以什麼順序來介紹三味書屋的呢?作者在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時候,還寫了什麼?

同學們,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描繪是本文的重點之一,為我們展示了一則有順序、有條理地介紹建築房舍內陳設的絕佳範例。從剛才的交流中,同學們已經弄明白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以方位為順序來介紹三味書屋的。文中表示方位的詞語依次是:南牆上→東北正中→畫前面→東北角上。每個方位的陳設介紹得也非常清楚明白。

南牆上:南牆上有一個小洞,裡邊有小匾,上題“停雲小憩”。

東北正中:掛一幅畫。

畫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樸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

作者在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時候,還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這一部分,想一想,你覺得這一部分與課題“早”有什麼聯絡?

其實,三味書屋是魯迅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從這裡讓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這就為我們揭示文章題目“早”的第一層內涵:那就是魯迅接受啟蒙教育之早。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一部分作者還點示了自己所聞到的清香,並寫出了由此引發的聯想,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使上下文巧妙地勾連了起來。

4.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5—8自然段,想一想,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出示:開得最早的梅花→魯迅書桌上的“早”字→“早”字的來歷→從中獲得的啟示。

是的,這一部分先寫開得最早的梅花;接著,由梅花開得最早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字;再緊承“早”字交代它的來歷,突出了少年魯迅的精神及其以後時時早,事事早;最後,由魯迅先生的“早”引出啟示,點名意旨。

這是課文中描寫梅花的語句——出示:邁進後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請同學們細細地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是的,在這裡作者致力描寫梅花的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開得旺盛: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可見蠟梅迎寒開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色澤之美:你看,那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色調和諧,給人美感。

第三,形態之美: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梅花的形態是多麼的圓潤可愛啊!

第四,格調高雅:蠟梅花“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意思是它有著像冰那樣清明,像玉那樣純潔的風度、韻味、情致,格調是多麼的高雅啊!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梅花香飄送暖,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開得最早,是報春的使者。

下面請現場的老師指導同學們朗讀這一部分,把梅花的美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出示文字,播放音樂

體會了梅花之美之後,我們來讀讀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說說自己的感受。

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從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魯迅他立志很早,他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與其說魯迅把一個小小的“早”字輕輕地刻在了書桌上,不如說魯迅是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埋藏在心裡,以此來鞭策自己要時時早,事事早。

讀了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梅花呢?

是的,作者之所以要寫梅花,而且把梅花的清香、顏色、花瓣寫得那麼美,其目的就是借花喻人,頌揚魯迅先生的品格就如蠟梅花一樣高尚純潔。

同學們,借花喻人是這篇課文在寫法的一個重要特色。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課文:其實,文章不止一次寫到梅花的“清香”。課文在開始不久就寫到了“清香”,設定懸念,引發聯想,由清香聯想到書香,聯想到魯迅先生寫過的百草園裡的蠟梅,至此作者明白了清香的來源,緊接著就落實到眼中所見的梅花,並極力讚美梅花的美及其開得最早,進而聯想到魯迅書桌上的“早”字,體現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一生的可貴品格和革命精神,從而將自然界的梅花與魯迅一生的品格勾連起來,使得物、人、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同學們,學到這裡你弄明白了“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這個問題了嗎?

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後,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題目,並聯系全文內容想一想,文章為什麼要用“早”作題目?然後請現場的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交流。

其實,我們聯絡課文的內容可以不難看出文章用“早”作題目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其一,我們可以從三味書屋的陳設中感受到魯迅接受啟蒙教育之早;第二,我們可以從梅花開得最早及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中體會到魯迅立志之早;第三,我們還可以從“早”中獲得啟迪,要學梅花,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總而言之,文章透過“早”,將梅花與魯迅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聯絡並融合了起來,統攝全篇。用“早”字為題,簡單而又耐人尋味。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魯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這句話就是魯迅自己對“時時早,事事早”這種精神的最好詮釋。

同學們,文章已經學完了,但我們認識魯迅才剛剛開始。魯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希望同學們能去讀一讀魯迅的一些作品,進一步走近魯迅,感受魯迅的人格魅力。

課後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一些作業。

1.小練筆:學習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個熟悉的處所。

2.選做題(任選一題完成)

(1)蒐集魯迅先生的名言及其他的一些小故事。

(2)閱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