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6篇)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1

解讀了《音樂課程標準》感受頗深。透過學習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教好學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麼突破,教學難點怎麼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一節課中怎樣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怎樣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怎樣讓學生享受情感審美,這還得靠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不論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要本著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但是,專業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透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要透過不斷的努力和勤奮練習才能在不自覺中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在唱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審美,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裡自由的感情流露,這是學習唱歌的最基本靈魂!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展。同學們在中小學時代學習到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具有多才多藝的高雅素質,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我們的學生數年後在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績時,做為他們的老師高興而愉悅的心情是他人不會理解的.

透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共有十點,每點都是精華,如果細細品味對我們的教學很有幫助。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透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透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透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絡。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透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透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樂課中我對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學科整合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後的課堂上應注重這及方面對學生的培養。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2

透過學習我對音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認識,要實踐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就必須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新的課標理論融入進去呢?這正是需要我們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一節新授課,課程標準怎麼設計,教學目標怎麼選擇,教學重、難點怎麼解決和突破,師生互動怎麼處理,課後教學怎麼總結等一切問題我們都要科學全面地考慮到。另外,不論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不然的話你就會在同學們面前出醜丟人。老師們專業基本功的訓練提高顯得多麼重要,我們要本著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但是,專業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透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我們非要透過不斷的努力和勤奮練習才能在不自覺中體會到進步的快樂。教師的基本技能我認為應該包括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指撰寫教案、說課、教法與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方法;還包括聽、說、唱、寫、做。聽主要是指應該學會傾聽,這是一項交際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師生間與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我覺得學會傾聽,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說(朗誦)應該是指普通話水平,幷包含課堂表達、講解,如果教師課堂說出的話學生不明白,那肯定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唱,我覺得除了聽,說之外,更重要的應還是應該讓學生多唱,在學生演唱歌曲的過程中,老師邊彈琴邊傾聽學生的歌聲,對於發聲不準的樂句和節奏不對的樂句單獨加以練習,要力爭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學會。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後,同學們會在老師悠揚琴聲的伴奏下盡情的歌唱,課堂氣氛也會空前的高漲。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展。同學們在中小學時代學習到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具有多才多藝的高雅素質,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我們的`學生數年後在一個個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瀟灑倜儻,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不菲的成績時,做為他們的導師高興而愉悅的心情是他人不會理解的,這也是我從教多年的親身體驗。

最後,我真誠的希望我們的音樂同行老師們,苦練本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把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奉獻給新鄭的教育事業,為家鄉的繁榮和輝煌做出我們的貢獻!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3

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為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更加貼近基層,尤其是教學的出發理念與之前相比發生了變化,更加突出了實用性,使基層音樂教師又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透過新課標的培訓,我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下面是我對新課標的一些理解。

1、學會利用課程資源,以情傳知,讓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絡,將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姐妹藝術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透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它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絡。音樂教學多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內涵以達到鑑賞美的目的。而設計的範籌是主要的新課的教法,唱又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體會形象美,表現形象美的關鍵。為了能夠很好地感染教育學生,教學中,我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演唱表現音樂作品,讓他們自己討論設計表演作品,在參與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個性愛好,揚長避短,並適時選用樂器,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情緒,幫助學生掌握節奏,音高,豐富演唱效果,從而達到鑑賞美的目的。

2、加強綜合技能訓練,使學生領悟音樂美

綜合技能訓練目的在於對已學過的教材內容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師瞭解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責任感。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示範法、指導法去學習,體會,讓學生充分領悟、感受音樂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再以學生是否知道這道題的答案來衡量學生的會與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麼唱的來衡量一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否,更何況音樂、美術等這些學科並不追求“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覺得教學的任務不僅是教,更是為了學,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去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

3、由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注重審美感受能力

教學是一種精神交流活動。作為音樂教師,課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將他們帶入美的旋律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4、角色的轉換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4

音樂教師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音樂課程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所應達到的程度,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等都應緊緊圍繞總目標展開。新課標主要在五個方面進行了創新和改變,明確課程性質,綜合課程理念,突出音樂特點,設計思路清晰。這次培訓,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新課標的實踐中教師應如何提問、如何講解、如何激勵、如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更新觀念,與課改同行

1、音樂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因此,我認為,新課標下教師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導著學生,學生在後面亦步亦趨,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揮他們如何走,而應該成為學生並肩前行的同路人,與學生一起商量著決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決路途中的疑難,與學生一道成長。

2、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我們理應深刻領會課改的精神實質,變講堂為學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學”上來,不能再本末倒置。

3、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究,從而充分享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自覺地讓自己對學生的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成為一種內在的教學品質和教學行為。其實,知識的、技能的東西是外顯的,是比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態度、價值觀,越難以測量。但是,我們決不能因為它難以測量就急功近利地對此忽視。實際上,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對一個人一生的意義更加深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所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因而應該把眠光放長遠一些,應該更多地關注人的更本質的東西,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自身理論學習

對新課標的學習不止是為學習而學習,我還要透過學習,對新課標中的相關規定有了更深的認識,實際運用在今後的教學中,並不斷滲透新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培養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在教學中做到遊刃有餘,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因此,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向書本學習,向專家領導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創新、創新、再創新,大膽改革大膽實驗。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為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也將是我們所有音樂教師為之奮鬥的方向。

三、在實踐中體驗課程理念

透過這五個理念我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及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透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透過教育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這些與過去呆板的教學截然不同,課程設計思路,要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以音樂活動方式劃分教學領域;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係;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內容,這些要求和教學目的的達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進步,才能適應新的工作需要,只有不斷研究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活動,使我認識到音樂教師應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髮展和能力培養的教學新途徑,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5

當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剛走上教學講臺,教育部正進行著音樂教學改革,同時頒佈了《音樂課程標準》。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說,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經過作者的融會貫通,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在書中,我瞭解和學習了音樂教學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懂得了全面體現“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瞭解了音樂課程目標為何要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來分類,另外,在書中,我還了解了音樂課程所包括的四個教學內容: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課程標準》這本書給了我教學上很多理論依據。

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和實踐上的困惑無情地干擾著我。例如:當前我國音樂教育界乃至整個教育界在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中卻有著這樣一種流行觀點。認為:基礎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就必須“淡化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有些中小學音樂教師根本不敢談“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於是,我也隨著這個理念,將“音樂知識技能”教學與“音樂審美”對立起來,認為談“音樂知識技能”教學就是觀念落後,就是背離了音樂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避而不談音樂技能,有時,也只是讓學生隨鋼琴用閉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學生大聲唱歌。然而,當教育局組織上公開課、開展教學班合唱比賽時,我的學生由於沒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卻無法表現,學生的審美就更不用說了。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又回過頭,再次捧起《音樂課程標準》,才發現,這些觀點和做法是有侷限的,甚至根本是錯誤的。

我想: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還是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可是,要透過什麼樣的途徑,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呢?有專家提出,教師需要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對課程的整合能力。過去,中小學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造性的發揮。如今,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採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此,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而對教科書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低。長期以來,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別人編寫成的、甚至連教學參考書也備齊的教科書,而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編”書,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教師新的技能將需要應運而生,把新的教育理念有機地消化融匯到教材的實踐與應用的各個環節,且實實在在的應用交代,是那麼的重要。在當今,四、五、六年級的過渡性教材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在《音樂課程標準》這本書的引領下,開始根據教材進行調整、增減、改編或自編新教材。在其過程中,我收穫很多,我採取的方法有:

方法一、研究音樂作品

多唱、多聽、研究音樂作品中重點表現的創作手法,音樂語言,以尋找教學的突破口,如:我們三年級的音樂教材《天天好心情》

方法二、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

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表述,教學目標要可實施,可檢測。

方法三、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習內容

★每個教學板塊的學習內容有實效(環節目標明確)

★每個教學板塊之間要安排合理。(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方法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要直接有效,注重趣味性,形象性,活動性。

★情感體驗的教學要注重音樂性,要用音樂使學生感動,而不是音樂以外的方式。

★教學設計要有充分的預設性。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論根據下,我採用以上方法,創編了教材《陽光總在風雨下》,該教材我從當代小學生都是兩代人的掌上之寶,意志較薄弱等為出發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編這個學生既感興趣,又能提高他們堅強意志和樹立積極人生態度的音樂教材。

這課以自強不息,命運抗爭為情境主題。透過聽賞和跟唱學生感興趣的歌曲《蝸牛》、及瞭解殘奧會上運動員們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受堅強。接著欣賞貝多芬《命運》的第一樂章,激發學生感受與命運抗爭的情感,最後學唱《水手》,樹立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從而感受陽光總在風雨後的情感。

在編教材的過程中,我結合《新課程標準》,在實踐中理清了很多教學理念。深知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情境主題來整合教學教材內容;每一個教材應有明確的環節目標等。

可教材的編定需要在實踐的教學中去完善,於是,我上了多次研究課,在教學實踐中,我的教學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評價和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音樂課:

★環節目標明確

★語言也要精確、到位。

★情感層次要明顯

★一堂課的教學方法、形式應多樣化等等。

當然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教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

教學實踐證明,課程標準給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按新的理念、標準組織教學,定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用最最佳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人格素質。

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體會6

透過學習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我受益匪淺,體會頗多。

對《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大的衝擊,也真正體驗到了有滋有味的音樂課堂。 解讀了《音樂課程標準》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教好學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麼突破,教學難點怎麼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一節課中怎樣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怎樣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怎樣讓學生享受情感審美,這還得靠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不論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要本著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但是,專業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透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要透過不斷的努力和勤奮練習才能在不自覺中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在唱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審美,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裡自由的感情流露,這是學習唱歌的最基本靈魂!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展。

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從興趣入手,保持學生的積極心態

古人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培養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要建立在學生對音樂、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上。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閃光點”並在學習活動中予以放大,把握好了,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一課的教學,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加入了拍手,吹口哨等有益的方式;《哈里囉》學生邊唱邊跳,既感受到音樂的活力,又充分的理解了音樂。

二、改變學習方式,增進互動交流

在音樂新課程中由於貫徹新的教育理念,格外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帶來音樂課堂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為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教師根據實際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同時,互動教學活動將不斷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欣賞課的教學,改變原來單一欣賞一首曲子的方式,採取對比欣賞,如民樂《豐收鑼鼓》與西洋樂《快樂的農夫》,這兩首曲子都圍繞同一個主題,但是各具特色,放在一起對比欣賞其氛圍、節奏、表現方式等,唱一唱主題旋律,在師生的對話交流中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教給學生唱一首歌,欣賞一首樂曲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欣賞中,心靈受到滋潤。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情感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等。如:“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動作和表情能把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準備,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和引導,與學生一起透過深挖掘、細處理,把歌曲中蘊含的情感揭示出來,在老師與學生的情感共鳴中,在抑揚頓挫的演唱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三、音像結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電教媒體圖文並茂,使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複雜的音樂知識簡單化,枯燥的音樂知識趣味化,給學生提供在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合理利用電教媒體就能把音樂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大大激活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審美體驗被推向高潮,為音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同學們在中小學時代學習到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具有多才多藝的高雅素質,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我們的學生數年後在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績時,做為他們的老師高興而愉悅的心情是他人不會理解的。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挑戰,而正是有挑戰才會有提高。

作為新時期的音樂教師,相信我們會伴隨著新課程一同成長,和學生一起感受美麗的音樂人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並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新課標成為自己教學的風向標,讓自己的音樂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