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初中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大家都忙著準備這東西去祭拜祖先,寄託自己的哀思。我們家也不例外。

四月二日的那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換上素色的衣服乘車回老家。夜裡下了雨,早晨天還是陰沉沉的,有些冷。這讓我想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舅舅家,準備一家老小去上墳今年我們家掃墓與往年有些不同,我們要先給姥姥、姥爺立上一塊用黑色大理石雕刻的墓碑。到了墓地,我們先把碑立上,然後,來的人可真多呀!有大舅一家、二舅一家、三舅一家、四舅一家和大姨一家。哇,算上我們一家一共六家。大家分頭做事我爸和大舅二舅負責清除墳墓周圍的雜草,舅媽們、大姨和我媽在墳前擺上飯菜、水果等祭品,又倒酒又點香。三舅四舅拿著冥錢紙,三五張做一疊的用石頭壓放在墳墓上。等以上這些事兒做完以後,三舅四舅就開始點火燒紙錢了。於是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地拿過金銀元寶紙,將它投進火裡,火越燒越旺。三舅媽四舅媽口中不停地祈禱:“二位老人呀,祝你們在天堂上生活得幸福快樂,也請您們老人家的在天之靈多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健康,出人頭地,都有出息,讀書的將來考上好的學校......”我也挺來勁,一次次擠進去了,大手筆地投冥幣,每一張面額都是五百萬、一千萬的。天氣還不好,我被嗆到好多次。一會功夫,冥錢燒的差不多了,大家排好隊,整整齊齊地鞠了三個躬,表示祭祀完畢。大舅媽就喊我們過去:“愛吃什麼就隨便吃,陪著老祖宗吃飯會有福氣的。”大家各自拿自己喜歡的食物,我拿了一根香蕉,一邊吃一邊想:“姥姥、姥爺,今天您們的親人看您來了,您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們的愛卻留了下來,您們的愛可以照耀著活著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

回家以後,感覺每年去掃墓的感覺都不一樣了,可能是長大了吧,以前掃墓是為了好玩,現在看到了大人麼的神情,我也陷入了哀思,思念起那些離去了卻又疼愛我的人。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2

寧海的清明節,有為過世的親人掃墓的風俗。大約在清明節的前七天就陸續開始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在清明發出的感慨。這話一點也不錯,清明節左右,上天總會應景流下纏綿不斷哀思的淚水。可無論天氣如何,大家都會風雨無阻得去祭祖掃墓。

清明節也稱寒食節。這一天,雖然不能吃用火燒的東西,但聰明的人們也會想方設法地做出許多好吃的東西。在江南,有吃一種青糰子地習慣。而在寧海,我們會做一種用糯米和“箐”的嫩草做成的“饃餈”。同樣是饃餈,在寧海各地也有區別,在長街是甜的,在深圳是鹹的,而在一市是淡的。我最喜歡長街的饃餈,甜甜糯糯的,味道好極了。

寧海的清明節是有意思的,堪比春節,不管離家近的遠的,像歸巢的蜜蜂紛紛趕回老家祭祖掃墓。上墳的時候要帶的祭品可不少:紙錢,香燭,九龍會,魚,肉,筍,蛋鋪,豆芽,豆腐,飯,有必不可少的饃餈。還有紙幡,鞭炮,鋤頭,柴刀等,這些東西一般是家裡長者在上墳前一夜準備好的。

第二天一大早,一族人或一家子會浩浩蕩蕩挑著祭品出發。我家當然也不例外。爸爸挑著祭品,大伯伯 帶著鋤頭柴刀,小伯伯 提著老酒,遠在杭州的小爺爺小奶奶,堂大伯伯,堂小伯伯 一行八人 也趕來了,我們一大家子二十一個人也趕在上墳的大軍裡。到墳前了,先整理墳墓周圍的雜草,砍來小竹插上 紙幡,然後一盤一盤放上祭品,倒上三杯老酒,點上蠟燭和香,燒九龍會, 之後由老者“話”一下,“話”是寧海方言,就是祈禱,讓祖先 來吃清明,拿紙錢,保佑子孫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賺錢多多吉利話。大人們還會每碗拿出一點菜和一碗飯散在墳周圍。最後放鞭炮送祖先回,祭祖完畢。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了,我的耳邊又想起了許嵩的《清明雨上》:“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 ”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由於咱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祖父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由於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裡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咱們來到了太祖父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咱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咱們輪流給太祖父磕頭。祖父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裡的大事,還請太祖父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祖父一定聽到了咱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咱們的……

最後,咱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由於太祖父墳前有一座涼亭,咱們就坐在涼亭裡吃東西。祖父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祖父,為什麼要這樣呢?”祖父說:“表示祖先和咱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和咱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祖父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父親再檢查了一遍,咱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4

又到了萬物復甦的陽春三月,瀟瀟枝頭掛滿了紅的、黃的點綴。清明節沒有因為天氣的微涼而遲到。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懷著沉重的心情,出發去給外公掃墓了。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埋有外公骨灰的公墓。爬上幾百級的臺階,便來到了外公的墳附近。忽然,我躊躇不前。回憶如潮,湧入我的腦海。

我剛記事時,只要每次去外公家。外公總會露出憨厚的笑臉,用他那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抱起我,一隻手掌總是要慢慢地撫摸我的頭,邊摸著我的豎起的頭髮邊說“灝灝又長高了!瞧,頭髮都長得跟外公一樣哦!這次在外公家多玩幾天哦,外公給你買好吃的……”

在外公家住的日子裡,不論春夏秋冬還是颳風下雨,外公都會在每天清晨第一個起床,騎上他那寶貝的電動車,跑到三公里外去買我最喜歡吃的燒麥。每次,外公都會歡天喜地地看著我吃得滿嘴冒油。那燒麥的清香在我齒間盪開,就是外公愛的味道。

雖然這一切已經過去七八年了,但是在我的腦海就像昨天才發生過似的。六年了!外公,您在那裡還好嗎?我真的真的好想您,好想讓您再摸摸我頭,再給我買一次燒麥。不,這次換我給您買……

外公,今天我們又來看您了!墓碑上您的笑容依舊那麼和藹。墓旁一排排松柏挺立著,清晨的露水還在上面殘留,微風吹過搖曳欲滴,它們是親人的眼淚嗎?一點是吧!

媽媽拿出親手準備的清明果,又拿出幾支香點燃。我看見,她的眼睛裡噙滿了淚水,應該是跟我一樣想起了外公吧!爸爸拿出幾張用紅繩捆好的黃紙,放在墳前點燃。爸爸說:在外公的世界裡,這就是錢。“錢”很快被燒完了,化為灰燼,隨風飄向遠方……

時光飛快,我們很快就得回家了。望著外公的照片,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哀傷和不捨。我想,我們現在健康快樂地過好每一天,這應該是對外公最大的告慰和緬懷吧!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過去了……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5

清明原本就是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向被流傳到這天。

我爸爸老家就是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齊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麼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為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愛吃的各種菜餚,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著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就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豔……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就是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後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期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後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這就是有來歷的:春秋時,然而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後悔。他明白介子推就是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為只要燒山就能夠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祭掃完畢後,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夥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就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就是自我用篾片和報紙自我做風箏,然而此刻都就是在街上買了,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就是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裡的呢?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6

終於等到出發的時間了,我們背好吃的,排成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我們的目的地?缽池山公園進發。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路上的行人不時向我們微笑,溫暖的陽光灑在我們的身上,漸漸地我們的鼻尖上冒出了細細的汗珠,個個小臉都變得紅撲撲的,像是一個個紅蘋果。走了好遠一段路後,大家都感到有點累了,但是這次的春遊活動就是來磨練我們堅強的意志的,所以大家都毫不氣餒,堅持著向目的地前進。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盼望已久的缽池山公園“yeah!”全班同學大聲歡呼起來,大家彷彿忘記了身上的疲倦,一起衝進了公園。

一進公園,我就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瞧,路邊那一棵棵筆直高大的楊樹披著一身綠色的軍裝,多像一個個守衛邊疆的戰士啊!楊樹下,那一叢叢金燦燦的小花,多像一個個披著金色衣服的小姑娘,張著小嘴傾吐芳香,讓人心醉。那邊碧綠的草地,碧綠的高塔……看到這麼美的景色,我們情不自禁地把美景深深地記在了自己的心裡。

最好玩的莫過於金沙灘了。那是一個人造沙灘,與正常的沙灘沒什麼兩樣,就是從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嘛!脫下鞋子,走在暖暖的沙灘上,彷彿在柔軟的海綿上,舒服極了!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看還是我們先知道啊!而且,我還與同學們共同做了一個好看的沙雕呢!可惜這兒沒有那些可愛的小生靈,像小螃蟹、小蝦,不然會更有趣的!

我們在這次春遊踏青中,也發現了美中不足:在大湖裡有一堆令人作嘔的垃圾,在垃圾旁有兩條可憐的死魚,無可奈何地翻著兩隻大眼睛,漂在水面上,任憑蒼蠅叮咬。在這裡,我向大家呼籲:“趕快保護環境吧!不然,最後受到懲罰的,是人類自己!”

春遊踏青真好玩,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各種大自然的美景,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7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說,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呆不住。

我又在想,在南山,姥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說:“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裡,極為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思念。

姥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可以說愛,大約從記事起,姥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為,姥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著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思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姥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姥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說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著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為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8

每逢清明,都會有濛濛的細雨相伴。也許,這就是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吧”。

今年的在四月初,每年的清明前還有一個節日,寒食。我國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最初,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俗語。

但是“清明節”這個詞對大部分中學生來說沒什麼記憶,因為這些習俗都漸漸淡忘了,但卻會期盼清明節的到來,緣由只是因為放假吧。所以,今年的清明節過的與往年的好像沒什麼區別。

可是,有一個疑問纏繞了我好長。為什麼清明時節都會下雨呢?每年清明節前後,多會伴隨著綿綿的小雨。所以我向請教這一問題。姥姥說,也許是清明節陰氣重,老天爺要下場雨,去去陰氣。可我知道,這不過是個迷信的說法罷了。

每年清明節前後,經常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今年也不例外。從清明開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在陰雨天氣的籠罩下。

清明節前後會下雨是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在江南地區交匯,就形成了降水,初一作文,當然這也影響到了部分北方地區。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陰雨綿綿的天氣。奶奶的理解只不過是老一輩人的猜想罷了。

清明時節正是煙雨籠罩的時節,怪不得唐代大詩人杜牧曾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每看到這首詩,眼前便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

清明時節,詩人外出郊遊,天空中下起毛毛細雨,詩人望著這雨,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想到了自己的國家,有感而發。也想要借酒消愁,向牧童打聽這附近的酒家,牧童向前方籠罩在煙雨中的村莊一指……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我們應該珍惜傳統節日,發揚中國文化,這些節日和習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寶,我們不該忘卻他們,更何況是這麼美的清明呢!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9

今日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今日清明。掃墓祭拜,悼念已亡的親舊。

我不是你們的親戚舊友,只是在這悽楚的日子,一時有所感悟罷了。

生不逢時,未能相識,亦無緣相知。便讓我取一瓢清明時節紛紛而下的相思雨,用時間的壺煮一壺名喚“天上人間”的美酒,讓分隔天上人間的我們一同享用。

昔日三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世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三國,昔日三國。狼煙四起,烽火燃遍,城池血染,百姓流離。

昔日的三國,便如那即將隕落的煙花——在奢靡腐朽的東漢末年——綻放出最後的奪目燦爛。

曾經的諸多英雄豪傑競相湧現在這段亂世中,今日清明,可還有人記得你們?若無,那麼清明時節,煮酒設宴,致邀諸君,掃花以待。

煮酒

阿瞞,我先敬你。我敬你刺殺董卓的可嘉勇氣我敬你,“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至真性情,我敬你舉世無雙的智謀。

周郎,我敬你。我敬你的風流倜儻,我敬你“曲有誤、周郎顧”的才情,我敬你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的謀略氣魄。

孔明,我敬你。我敬你的鞠躬盡瘁,我敬你的深謀遠慮,我敬你的笑看風雲的心性。

貂蟬,我亦敬你。我敬你傾國傾城的容顏,我敬你以身犯險的勇氣,我敬你心繫家國百姓的大氣。

英雄才子,紅顏佳人,亂世中所有精彩的人們,我都敬你們。

願與諸君同醉,大笑三千場,笑那江山太過妖嬈,笑那紅塵紛紛擾擾;笑那人生苦短,到頭來,終是一場空。

嘆年華

嘆年華易逝轉瞬如煙吹散,浮華散盡,英雄美人皆作了土。

任是一生風雲,終也逃不過死神的追。

棋局

歷史是一場棋局,你永遠都只可能是一枚棋子,而不是博弈之人。昔日如何意氣風發也註定難逃命運的安排,當生命終結之時,便也是繁華落幕之日,所有的輝煌都將化為塵埃——隨風而逝。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0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裡,“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絡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1

每當三月悄然離去,四月如約而至,我總會和幾個小夥伴、爸媽、爺爺奶奶一同回巴南區天星寺為逝去的曾祖母和曾祖父掃墓。我們總喜歡在剛下過絲絲細雨的大山裡跑來跑去,在煥然一新的大自然間蹦蹦跳跳,放聲高歌,采采野花,捉捉蟲子,爬上樹枝看那些播種累了坐在田埂上體息的農民......

為祖母、祖父獻上白花,點燃香燭後,從奶奶開始,依照輩份的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給他們磕頭,直到哥哥磕完頭後,我作為最小的晚輩給他們行禮。我恭恭敬敬地跪在墓碑前磕了三個頭,然後我就繼續跪在地上,雙眼緊閉,而不像大人們對祖母說說話,聊聊天,他們問我在幹嘛,我十分嚴肅地告訴他們:“祖母祖父到天上去了,那他們也是神了呀,把話說出來他們就聽不到了,我在跟他們說悄悄話呢!”大人們看著我認真可愛的臉蛋兒,聽了我稚氣天真的回答,不由得笑了。

拜訪完祖母祖父後,我們就開始尋找一種野菜——清明草。在以綠色做底,扎染著五彩之花的山坡上,要找到那小小的,嫩綠的清明草,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我不明白大人們怎麼總是那樣容易找到清明草,而我卻東望西望怎麼也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一棵,可春風一拂,它就驀然消失在我的眼前。雖然我不給力,但大人們收穫滿滿,我們滿載而歸。

爸爸告訴我,清明草只在清明前後長,我們採清明草,是為了做一種美食——清明粑。回到家,奶奶媽媽便忙開了,清明粑的皮是糯米加上清明草切碎後揉合而成,餡是野蔥、榨菜和臘肉丁等混在一起炒熟後製成,然後把它包在皮裡,搓成圓後放進蒸籠裡蒸,在一旁看著他們忙活的我,聞著越來越濃的香味,口水不自覺地往下嚥,好不容易等到熟了,我迫不及待找開蒸籠,一隻只充滿清香的青色清明粑映入我眼簾,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甜、糯,臘肉的薰香,再加上野蔥榨菜的調味,那味道,嘖嘖,真是好吃到無法用語言形容!雖然它不像豪華大餐那樣味料加得又多又雜,也不像精緻甜品一樣有精美可愛的造型,但那濃郁的味道已經九九地留在我的貝齒間。

也許大山裡的清香,清明粑的美味就是祖母祖父回贈我們最好的禮物吧……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2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在三月的的尾巴中我們即將迎來我國的傳統祭祀節日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裡,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絡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3

又是一個週末,父親從外面工作回來,便習慣地問:“老師這個星期又佈置什麼作文題?”我不假思索的回到了父親的話:“清明節的遐想!”父親對我說:“ 這個題目不太好寫,等一會我會給你講些有關清明節的知識。”父親與我坐在客廳,然後問我:“情明節要做什麼?”“要去掃墓。”“為什麼要去掃墓?掃墓的目的是什麼?”“不知道。”“掃墓,就是整理墳墓上的土,拔去墳上的草,而掃墓的目的就不同:是為了祭拜死去的人,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大家還記得董存瑞嗎?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裡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燬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開啟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幹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衝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託都滑了下來。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燬,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烈士們!願你們像那美麗的鮮花,在祖國大地上散發出陣陣芳香,讓祖國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生機與希望。明年的今天,會有更多的人來看望你們的,安息吧!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4

清明節掃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媽媽就會跟爸爸說起這兩句詩,然後就媽媽就會眼睛裡有一點滴滴的淚珠,爸爸就會告訴我說你今天乖點啊,別惹你媽媽啊,她心情不好,你媽媽想她的媽媽了。以前年我紀小,按家鄉的風俗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所以爸爸媽媽也不肯帶我去掃墓。我也一直就不懂清明節掃墓到底是做什麼。今年我10歲了,在我強烈的要求下,爸爸媽媽決定清明掃墓時帶上我。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爸爸媽媽早早地起來,爸爸把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搬上車,媽媽又不知從哪裡搞來好用紙糊的模型,有汽車,電腦,電視,手機,最搞笑的是還有一個大別墅。那個別墅太大了都沒有辦法放到車後備箱裡,在爸爸提意下把它給折開了,說到了目的地再組裝起來,一切準備好了我們快樂的一家人就象外公家進發了。 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我沒一絲睏意。我一邊聽著媽媽和爸爸講述有關外公家的陳年往事一邊看著窗外。我聽得特起勁。媽媽家裡孩子特別多,她們有五姐妹和一個弟弟一共六個,媽媽是三姐,媽媽說她們小時候生活得多麼艱難,但是她們姐弟都很爭氣,除了媽媽和大姨其他四個都是考上了大學,二姨和四姨都是大學老師,五姨是醫生,舅舅最能幹是一家大發電廠的一個最年青的領導,聽媽媽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裡浮現了許多姨媽們小時候勤奮學習情景。 我們終於來到了外公家的村子,遠遠地就看見外公在大門口等著我們,我們和外公一起到外婆的墓地,媽媽擺好供品,然後就燒冥幣和那些紙模型。說這些是送給外婆,讓她在那面生活用的。

爸爸和外公表情凝重,媽媽的眼圈又紅了,祭奠完畢我們要回家了,這時媽媽的眼淚一串串地掉下來都傷心地哭出了聲音。我也跟著哭了,我感到我長大了,能理解媽媽的感受了,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學習,好好愛媽媽,不讓媽媽操心我的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再讓媽媽傷心了。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15

命中不能承受的重,就是對逝去親人難以忘懷的情,我心中的重,是對奶奶生生不息的思念.

清明即至,全家人去塬上掃墓,路並不遠,可是心,卻繃的很緊,這幾多歲月沉澱的思念使我心切.終於到了,奶安葬在風光旖旎的向陽坡地,此時,正是春意珊瀾,綠草織成地毯,桃花璀燦,梨花爛漫,油菜花吐露著金色玉蕊,陽光灑滿周圍.

伏在奶的墓碑前,我又聞到記憶中熟悉的氣息,是屬於奶奶最慈祥的愛憐,是穿越我一生的眷戀.我心中最神聖的情感是屬於奶奶的,她養育了我父親,又代替父親養育了我,我的髮膚之間永遠停留著她雙手的溫暖,我人生的黑夜中總有她點燃的不熄的光芒.她的愛很大很濃,我這枝笨拙的筆實在無法表達.

奶78歲忽得重疾,得知這個訊息,全家人先是驚呆,後來傷心欲絕,奶病危時住在咸陽215醫院,我每次去看她,都是淚水潸然.那是我生命是最灰暗的日子,我親愛的奶奶,我至愛的親人,在病痛中煎熬最後的歲月,這世間鮮鮮的愛,活活的情,就要割捨,就要離去,我卻無能為力,這些,都使我心碎……

奶彌留之際,特意令父親叫我回去,並且要我帶上兩歲的女兒.看見我和孩子,她眼睛亮了,拿起身邊一隻紅蘋果,放在女兒手上,對我說,把孩子帶好.望著就要離去的奶奶,看著女兒手中寓意著平安的果實,我的淚水滂沱而下!奶奶,可敬的老人,用她最後的愛,最後的好,最後的善,再次揉碎了我的心,使我永遠難以平息心中的疼痛.

轉眼間,奶已去多年,可是對她的思念依然使我魂牽夢繞,我的心緒常常會在不經意間,被一種濃烈的憂傷淹沒.亦學會珍惜,學會自省!親人在時,無心回報;親人走了,無從回報;“子欲養而親不在”,這一生的遺憾,讓我愧疚,讓我不能釋懷!

奶的墓地被幾十棵松柏樹緊緊圍繞著,父親說,那是代表著他們的兒女子孫永遠在她周圍,使她不會寂寞!呵,我願是那最蒼翠的一棵,終日不息,用依戀的目光凝視著她,用熱烈的胸懷擁抱著她,用堅貞的心念陪伴著她,回報她曾賜予我生命中最溫暖的歲月,回報她養育我點點艱辛和甜蜜的日子,回報她對親人無微不至的厚愛.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知,那紛紛的,不是雨,是天下斷腸人的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