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傳說的作文

【實用】中秋節傳說的作文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傳說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節傳說的作文 篇1

那次中秋節,我明白了‘嫦娥奔月’和‘天狗吃月亮’都是神話故事,斌俄還知道了月食現象。回想往事,不得不說自己笨,便笑了起來.....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災青雲端。”這是李白寫的一首詩--《古朗月行》。每當讀起這首詩時,我都會想起小時候那件有趣的事。

那時我六歲的時候,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坐在家門口邊吃月餅邊賞月。我望著月亮說:“月亮很圓呀!”爸爸說:“當然了,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

我好奇的呆望了月亮很長時間。爸爸見我那麼出神的看著月亮,便問我:“你在望什麼呢?”“我在找嫦娥和玉兔呢!我已經看到他們的影子了,旁邊還有一顆桂花樹,我想到月亮上去。”爸爸聽了我說的話笑了笑,說:“你看到的不是嫦娥和玉兔的影子!”“那月亮上的是什麼呢?”我追問道。“你看到的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一些環形山,而產生的視覺感!”聽了爸爸的話,我還是不相信,依然堅持我的想法:“那個就是玉兔和嫦娥,《西遊記》裡曾經演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哈哈,你怎麼那麼傻呀,那些都是古人編出來的神話故事,根本就沒有‘嫦娥奔月’。”媽媽在一旁說。接著媽媽又拿出有關於月球的資料。我看了以後,才明白過來。

我看著月亮,又想起了一個問題,便問媽媽:“媽媽,那‘天狗吃月亮’是怎麼一回事?那也是古人編出來的神話故事嗎?”“是的,不過‘天狗吃月亮’是根據月食來寫的。月食現象是當地球執行到月亮和太陽中間時,太陽的光正好被地球擋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月亮上就出現黑影的現象。”

那次中秋節,我明白了‘嫦娥奔月’和‘天狗吃月亮’都是神話故事,斌俄還知道了月食現象。回想往事,不得不說自己笨,便笑了起來.....

中秋節傳說的作文 篇2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許多,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讓我給大家說說吃月餅的來歷吧!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資訊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軍如火星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給群臣們。此後,“月餅”越做越精細,品種越多,大者如圓盤,成為賞賜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我非常期待中秋節,你呢?

中秋節傳說的作文 篇3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后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植煌乃搗ā8蕁痘茨獻印返募竊厥牽篝嗑醯枚圓黃鶚芩鄱鼐酉路駁鈉拮櫻愕轎魍蹌改搶鍶デ罄戳順ど凰樂萌盟欠蚱薅嗽謔蘭漵澇逗託車厴釹氯ァf隙鶉垂還咔蹇嗟納睿撕篝嗖輝詡業氖焙潁黨粵巳康某ど凰酪繼擁皆鋁晾鍶チ恕

另一種說法是屈原《天問》的記載,說后羿後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係,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裡的孤獨,倍覺淒涼。

中秋節傳說的作文 篇4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