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重點文言知識 蘭亭集序重點文言知識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
蘭亭集序導學稿蘭亭集序導學稿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文言現象,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多義實虛詞,領略本文駢散結合的句式風格,掌握序言的相關知識。 2、抓住文中的情感線索,感受作者深沉感嘆中蘊藏的複雜情感,探究情感變化的成因和作者的人生觀、生死觀。 3、感受“流觴曲水”的盛會佳況,感
蘭亭集序中的成語蘭亭集序中的成語 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流觴曲水 絲竹管絃 一觴一詠 指飲酒賦詩。 晉 王之 《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盤園》詞:“一花一草,一一詠,風流杖履,野馬塵埃,扶搖下視,蒼然如許。” 清 戴名世 《陳某詩序
蘭亭集序重難點字詞解釋蘭亭集序重難點字詞解釋 【癸丑】 永和九年的干支年。 【暮春】 春季的最後一個月。暮,晚。 【蘭序】 在紹興西南,其地名蘭渚,渚中有蘭亭。 【修】 一種消除不祥的祭禮。古代風俗,農曆三月三,臨水而祭,以除不祥,稱為“修”。 【畢、鹹】 副詞,
《蘭亭集序》基礎知識《蘭亭集序》基礎知識 一、知識儲備 1.有關字詞的音、形的識記和辨 歲在癸丑(guǐ) 修事也(xì) 感慨系之矣(xì) 流觴曲水(shāng) 趣舍萬殊(qū) 遊目騁懷(chěng) 悟言一室之內(wù) 未嘗不臨文嗟悼(jiēdào) 2、詞類活用 (
蘭亭集序優質課教案蘭亭集序優質課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指導學生探索生活的意義及認識生命的價值。 3、品賞作者筆下景物的清雅樸素之美,並進而瞭解作者對山水鍾情的性靈。4、積累文言實虛詞知識。 教學重難點: 依託於文
蘭亭集序公開課蘭亭集序公開課 教學目的 1、理清課文線索,揣作者的感情變化,瞭解作者的生死觀 2、學習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詩句中的“王謝”指誰?(引出作者,請學生簡介王之,同時展
高中語文《蘭亭集序》優秀教學設計高中語文《蘭亭集序》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瞭解本文句法上駢散並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瞭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
蘭亭集序讀後感範文6篇蘭亭集序讀後感範文6篇 蘭亭集序讀後感(一): 王羲之《蘭亭集序》墨跡,乃天下第一行書,其文字亦屬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讀文中寫景、抒情、寓理之與眾不同的語言,不難感知其趣味之純正與高雅脫俗。 王羲之說過:“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確,人生匆匆,短短數十載而已。所以他才認為死和生同樣具有重大的
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瞭解本文句法上駢散並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瞭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
高中一年級《蘭亭集序》教案高中一年級《蘭亭集序》教案 教學目的 1.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協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線索,瞭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瞭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方面的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範文《蘭亭集序》教學反思範文 【意圖切入】 1、將文字的學習物化為科學有效的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文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進而在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避免文字學習的虛浮化和隨意性。 2、將讀寫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能力來對待,圍繞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挖掘文字,設計環節,科學調控,合
蘭亭序集記錄的情感蘭亭序集記錄的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後由“是日也”領起描寫遊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素淡雅緻,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都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
蘭亭序集思想感情蘭亭序集思想感情 文章的第一段較具體地寫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與會的人物,第三句寫了蘭亭之優雅的環境,第四句寫盛會上人們的活動情況,第五句寫晴和的天氣,第六句抒發感慨。顯然,六句中,有些是慣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寫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卻是寫集
蘭亭集序 教學實錄蘭亭集序 教學實錄 教師:“蘭亭集序”既是書,又是文。當時的人對這個書帖的評價非常之高,說它是“天下行書第一”。時人謂之八個字,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28列,325字,其中有20餘“之”字,每一 “之”字寫法不一。 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說過, “筆墨是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和才情的自然流露”
蘭亭集序內容及翻譯蘭亭集序內容及翻譯 蘭亭序文言文讀起來生澀難懂,要讀懂一句不容易。所以小編為大家找來了蘭亭序原文及譯,希望能幫到想學好蘭亭序的同學們。 蘭亭序原文: 永和(1)九年,歲在癸gui(三聲)醜,暮春(2)之初,會於會(kuài)稽(3)山陰之蘭亭,修(xì)(4)事也。群賢(5)畢至(6
語文課《蘭亭集序》課堂實錄語文課《蘭亭集序》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我們中國有許多的傳統藝術,如刻、國畫、京劇、書法等等,這些傳統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們今天所學的《蘭亭集序》就既是書法瑰寶,又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幅書法作品。 (放映幻燈片,區域性放大) 同學們感覺怎麼樣
老人與海創作手法老人與海創作手法 【語言】 在海明威的寫作技巧上,他用對話的簡潔、明快、有力,修辭的乾淨,韻調的自然,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海明威使用的語言和刻劃的形象鮮明具體,但是他的主題卻含蓄隱晦,往往只用警句式的語言就能表現小說中人物的言談行動。他的筆調瀟灑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也沒有著意的渲染和
中學生老人與海讀後感中學生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
《老人與海》讀後感1500字3篇《老人與海》讀後感1500字3篇 導語:《老人與海》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美國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書之一。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1500字3篇,歡迎閱讀! 篇一:《老人與海》讀後感 不是人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是老人與海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