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文化苦旅》——如何在精神追求中豐盈自己

《文化苦旅》——如何在精神追求中豐盈自己

品讀《文化苦旅》,心中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餘秋雨先生何以敢於橫穿中東地區的硝煙風塵,屢蹈死地而不懼?當讀至最後一章,其由尼泊爾返回中國時,先生洋溢於字裡行間的那種滿足感讓我懂得了:這一路的精神收穫,足以令其藐視旅途的危險和艱辛。

現在寫作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為一門逐利的手藝,他們當中有多少人還在為固守一片精神的領地而寫作?僅盛大網站就號稱旗下有百餘名寫手,以每天幾百萬字的速度在“寫作”。可笑的是面對巨大的利益回報,網路寫手們為了一個“錢”字在電腦桌前昏天黑地。

真正的文化人,不應當僅僅著眼於物質回報。李敖書稿數次被當局焚燬,卻不曾使他輟筆;蕭乾身居陋室,無意於改善生活條件,只糾結於自己不能為祖國文化事業多作貢獻;路遙避開喧囂的城市,隱居鄉野,潛心打造出皇皇鉅著《平凡的世界》……他們孜孜於創作,但圖的不是豐厚的物質回報,追求的是向人類閃耀自己思想的火花,從而求得自己精神世界的`豐盈。

不被物慾支配,但求我心安然——這,便是上述這些文化人的共同特徵。從他們的筆下流淌出的,才是真正的精神的佳釀。

文革中,有多少文人被抄家,遭批鬥,甚至遭毆打,被關押。在巨大的屈辱之下,他們中的多數人並沒有沉淪,依舊在精神世界裡孤獨前行:流沙河潛心於古漢語的研究,樂在其中;沈從文專注於中國古代服裝演變的考證,在流放農村勞動改造的歲月裡,縱使沒有史料典籍,只有矮凳破桌,他依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完成了上百萬字的書稿;巴金從不背叛自己的良心,不說一句假話,始終堅守著一個文人的操守和做人的底線……

要想寫出有思想內涵的作品,就應當摒棄物慾,帶著一顆寧靜赤誠的心迴歸生活,慢慢去感受,去體悟,這或許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正如山頂之雪需一寸一寸地化開,生活的原貌也是一點一點被揭開的。遲子建與大興安嶺的鄂溫克人長期生活在一起,才有了《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質樸、逼真與動人;三毛擁抱了撒哈拉沙漠的壯美落日,才有了她文章中誘人的異域風情;馬爾克斯飽嘗拉美民族經受的苦難,才有了《百年孤獨》的震懾人心……創作是一種近乎於修煉的過程,來不得半點的急功近利。

人啊,就應當淡化物慾,執著於精神的豐盈。一份淡泊,一份達觀,如月光瀉地般融入心間,你的人生才會有一種沉甸甸的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