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影

《我們成功了》電影賞析

《我們成功了》電影賞析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

當我將一面五環旗出示在學生面前時,有的同學脫口而出:“咦?五環旗!”“它是奧林匹克旗幟!”我的心裡暗暗高興,卻故做吃驚的樣子說:“你們知道這麼多呀,看來關於它的話題你們有很多很多話要說,是嗎?”話音剛落,樹林般的小手在告訴我:“我知道!我知道!”

“五環旗是奧林匹克的象徵,是奧運會的標誌!”

“旗幟上的五環有五種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世界五大洲!”

“五個不同色彩的環子連在一起,象徵全世界人民大團結!”

急性子的張津跑到前面,由於激動小臉漲得通紅:“老師,聽我爸爸說,原來奧運會主席是薩馬蘭奇,現在他退休了,新上任的主席叫羅格……”還沒等他說完,學生中又一次響起“我知道……”“我也知道……”的聲音,顯然,張津的發言進一步拓寬了其他同學的思路,稚嫩的'聲音相繼響起:

“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舉辦奧運會要提前申請。”

“我知道2000年的奧運會在悉尼舉行,2004年奧運會在雅典舉行,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

“怎麼不早些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呀?還得等到2008年?”

這個深層次的問題竟然從一個二年級小,生口中提出,這是我始料未及!好在我也是一個體育愛好者,有關這方面的資訊涉獵了一些於是我很清楚地為同學們回答了這個問題。

剛才那熱烈的場面在我的講述中漸漸趨於平靜,甚至沉寂下來。當“中國申奧史”展現在學生眼前時,我感覺得到他們那份憂傷、那份焦慮、那份欣喜、那份榮光!這時,我將課前準備的“今夜無眠”的狂歡場面透過媒體提前呈現在學生眼前。

“如此壯觀的場面,作者僅用200多字就把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了。你一定想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吧?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吧!”

在接下來的朗讀中,學生們把全部的感情都融入到了課文的字裡行間。一向文靜的張帆讀到“在歡慶的鑼鼓聲中,人們一遍遍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時聲音是那樣的激動而洪高;淘氣的駱仕讀到“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時,聲音也硬嚥了……學生的情感已經飽滿到了極限,如果讓他們入情入境地表現不但使飽滿的感情得到釋放,也能使他們的感情得到昇華。果然,在我的提議下,他們一邊朗讀課文,一邊揮舞著手臂,好像每個人的手中都緊握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盡情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話音剛落我適時引導:“群眾可是一遍遍高呼的啊!”隨即教室裡又響起了一遍遍發自肺腑的呼喊:“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此起彼伏的激情舒放,把課文內容做了最好的詮釋。

教學中燃燒起的激情,調動了我頭腦的儲備。如此壯觀的場面,有多少好詞妙語可以描繪呀!剎那間,一串成語閃過,我便脫口而出: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學生們及時將這四個成語記在自己的積累本上。爾後,他們紛紛把適合描寫這個場面的詞、句進行了互動交流。

《我們成功了》一課的成功之處令我欣然記錄下了這精彩的一幕幕……

[點評]

在驗證實驗教材、驗證課程標準的研究活動中,我們組織全區二年級教師開展系列研究活動。聽了鍾老師執教的《我們成功了》一課,在熱烈的討論之後留給我頗深的是鍾老師教學思想給予我的思考:

上課伊始,鍾老師向學生出示一面五環旗。這一做法立刻引起學生們的極大興致,他們頓時爭先恐後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情況……有一個小男孩心憤憤而口悱悱地說:“怎麼不早些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呀?為什麼等到2008年?”一個充滿稚氣的聲音道出了一個沉重的話題,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在幾乎凝固了的氛圍中,鍾老師用深沉的語言向同學們娓娓講述在1993年中國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在2001年7月13日那個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了,那是個怎樣的不眠之夜啊!讓我們再用心感受一下。隨即鍾老師播放喜訊傳來時人們狂歡的錄影。

這個既是精心設計又是意外出現的開課形式體現了新課改的諸多精神:

1.教師有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

關於五環旗,學生在不經意間透過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瞭解它,但那是無意識的。是零散的。在交流中,學生對五環旗的瞭解相對全面了、認識相對深刻了,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性的特點。在資源共享的同時,較好地突出了語文課程的開放性,進一步說明:“語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2.教師個人的知識被啟用。

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鍾老師向大家聲情開茂地講述“為什麼不早些在中國舉辦呀?”這個問題時,是在向學生們介紹中國申奧的歷史,其艱難歷程告訴我們:成功是何等的來之不易啊!在學生激情湧動的時刻,回放實況錄影,學習心境水到渠成。

3.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的是形式多樣的朗讀。

朱作仁教授說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鍾老師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鍾老師在教學中既充分發揮範讀與指導讀的作用,又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二自然段教學中,鍾老師根據句式特點,設計了引讀、接讀的朗讀方式。“登山則情滿於山,看海則意溢於海。”在老師飽滿熱情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振臂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