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環境學》課程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環境學》課程

1.引言

2.課程性質與特點

《環境學概論》是資環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該課程以人類環境為中心,著重闡述在人類活動的強烈作用下,環境問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以及汙染控制的方法理論。分別探討了人類活動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特別是對大氣、水、土壤、生物等環境要素的影響,以及各類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汙染的控制與治理技術;介紹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等新方法和環境科學的最新進展[2]。其目的一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激發學生熱愛環境保護事業的 熱情和學習環境相關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二是掌握環境監測、評價及汙染控制與治理的相關技術,為將來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本。

相對於傳統的課程,本課程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研究內容與人類自身利益關係緊密。環境汙染直接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導致一些疾病的多發,一些突發性的環境問題導致傷亡的事件不斷髮生。

2.學科領域覆蓋面廣,學科知識交叉性強。其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諸多領域,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管理等多學科知識。

3.進展迅速。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提高,重視度不斷加強,環保投入也越來越多,新理念、新技術不斷問世。

4.課程內容與實際結合較密切。如汙染物的擴散和控制與規劃緊密相關。

5.研究方法綜合性強。各種方法及理論如GIS、遙感、管理等在環境科學的研究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6.知識更新快。環境科學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新觀點、新技術日新月異,環境熱點不斷變化,環境質量動態變遷快。

7.授課時間有限。本課程既包括很多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求很強的實踐能力,內容涉及諸多方面,需要的課時較多,但學校公共課優先安排,佔去了大量學時,而專業課則被大幅度壓縮,課堂授課時間非常有限,有些內容無法展開詳細講解。

3.教學現狀分析

3.1教材內容滯後

3.2教學模式的`傳統性

傳統模式均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和強調了教師的施教和學生的被教這一主要過程。課堂教學緊緊圍繞著教師這一中心環節,但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忽視了課堂上對學生主體作用的開發,難以較好地體現和發揮師生互動的教學技巧。

3.3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環境學》是介於社會科學、技術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邊際學科,是一個由多學科到跨學科的龐大科學體系,針對不同專業和不同應用目的,其研究方向上存在著差異,尤其是教學側重點各不相同。

分析目前資環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側重於對規劃方案設計能力的培養,大部分實踐環節都分佈在相關規劃設計課程中。《環境學》課程在該專業教學中主要定位為理論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環境學基礎理論、各環境介質汙染狀況及汙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規劃程式與方法、環境問題的解決途徑等知識點,並應用於規劃方案的設計和分析過程中。因而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側重於理論教學,實踐環節較為薄弱,影響到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的需要。

4.改革措施

4.1教學內容的選擇

1.按專業性質精選內容,詳略得當

《環境學》課程內容涉及專業領域廣、內容多。在實際教學中,因受課時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應該“因材施教”,即根據資環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略選擇。針對資環專業應重點學習各類汙染的危害、控制與治理技術以及環境規劃的相關內容,重點在於讓學生在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的同時,為學習相關的規劃課程打好基礎。

2.按專題備課,補充與調整教學內容

備課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備課質量的好壞對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傳統的按章節備課、上課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難以依據大量新的資訊補充、調整和組織教學內容,對於《環境學》更是如此。按專題備課能有效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可以考慮根據授課總學時數、教學重點和新的教學材料,將教材重新組合,分為幾個專題來講,能較好地突出重點、熱點、難點。所以,不僅是需要補充新內容,往往還要打亂教材現在結構,將需要講解的內容梳理出來,重新構成一個條理清楚、邏輯性強的系統化知識體系來講解。教學實踐也表明,按專題進行講解收到了好的效果。

4.2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

4.2.1多媒體與傳統板書結合

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有很多優勢:首先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聲情並茂”地給學生以聽覺、視覺衝擊,學生易於在共鳴中接受知識點[3]。尤其是在播放環境汙染相關圖片時,更體現了其感觀性,喚醒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其次多媒體手段教學容量大,“環境學”類課程本身教學內容多,經常需要大量的統計圖表來說明問題。而多媒體計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增大了資訊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為增強課堂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在授課中插播與所講內容關係密切的影片材料。一則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狀態,還可以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觸動他們的內心,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但是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學中過多依賴多媒體存在一些劣勢。因此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手段,並有機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透過適時的板書、巧妙設計提問、創造思維的轉折點等技巧。

4.2.2互動式教學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們互動的過程,讓學生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樂趣[4]。因此,在課堂上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與環境之間的多相互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反應和創造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為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採取以下方法:針對當前的環境熱點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講氣候變化之前,針對當前輿論熱議的對全球變暖的質疑,讓學生自己查資料,自己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將事先準備好的,圍繞授課知識點的有關專題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查相關資料,製作電子課件,抽一個學生上臺講解,不足之處,其餘學生補充。取消學生小組的形式,因為據學生反映,一旦指定小組,那麼小組的相關任務都會落在小組長一人身上,達不到人人參與的目的。

4.2.3充分共享網路平臺,擴充套件教學空間

隨著網路的普及,大部分同學都有自己的電腦,每個人都有QQ號,可以利用QQ群上傳共享資料、討論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知識的掌握程度,督促學生學習,完成課堂教學無法完成的任務。為師生提供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也解決了由於新老校區學生與老師溝通交流難的問題。

4.2.4實踐教學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踐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健環節,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目的在於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瞭解當前的環境質量現狀,熟悉相關的汙染控制設施等,對資環專業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規劃方案的形成就直接決定了環境保護方案。

5.結語

環境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其涉及面廣,涵蓋內容多,屬於發展中的科學,高校課程教學也處於需要完善的階段。怎樣緊密結合資環專業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學情,組織安排教學;克服教學內容固定性、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單調性以及實踐環節欠缺等侷限;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在針對以上問題,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改進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期對我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不斷髮展提供參考,培養出既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更具有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合格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