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詳解教學實錄分享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詳解教學實錄分享

一、背景知識

“語文園地”與發往教材中“基礎訓練”基本相同。但“語文園地”在幫助學生對本單元中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和鞏固的同時更加註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題目要求多以“我會”方式呈現,從文字上給孩子以自信心,讓孩子有成功感,還培養了孩子自學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為要展示“我會”,那就得做得好一些。可能有的孩子還會事先自己練一練,做些準備。

二、學情分析

這個語文園地有六項內容。透過“我會連”、“讀讀比比”、“我會找”、“我會讀”、“讀讀說說”、“讀讀背背”等六種形式從字音、字形、偏旁、詞語、句子、古詩等角度對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作了簡單的回顧。“我會……”體現出學生學習上的自主與自信,但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過於正規的學習將會讓孩子感到厭倦,因此教師可利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饒有興趣地“玩”的過程當中溫故而知新。

三、教學理念

1、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園地”就很好地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和“少而精”的改革精神。

2、注重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積累性學習的能力。

3、營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注重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延伸拓展,激發學生聯絡生活創造性地學語文、用語文。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區分平舌音、翹舌音、鼻音和邊音,比較形近字的異同,能將不同偏旁的字進歸類,在讀詞、背古詩的過程中增加語言積累,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化理性的學習內容為感性的遊戲活動,以“找一找”、“賽一賽”等方式讓學生在濃濃的競爭氛圍中完成各項練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學語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讓學生學會發現語文知識的規律,並且聯絡生活創造性地學語文、用語文。

五、教學板塊:

㈠我會連

1、創設情境“小鳥找家”。將“z、zh、c、ch、s、sh、n、l”等聲母設計為“鳥窩”的形壯,將“子、春、色、流”等生字設計為一隻只可愛的小鳥,請學生當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送迷路的小鳥回家。

2、說一說,當你不知道小鳥的“家”應該住在哪裡時,你會怎麼辦?例如:查生字表(一)、問同桌、問老師等。

給生字正音是一件非常無味的事兒。透過“小鳥找家”情境的創造,可以讓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在樂於助人的情感趨使下,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能幫助小鳥順利回家成了孩子們最大的願望。

㈡我會找

1、大樹上長滿了蘋果(10個已經學過的生字),丁丁和鼕鼕提著籃子來到了樹下(籃子上分別寫出了“氵”和“辶”)摘果子比賽開始了,誰能摘得又快又正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請兩名學生先到講臺上作摘果子比賽示範)。

2、正當丁丁和鼕鼕摘完蘋果時,樹上又奇蹟般地變出了5、6只,你能把這些尚未取名的蘋果取個名字放入兩個小朋友的籃子裡嗎?

3、學生在作業第二題中練習摘果子比賽。

孩子的好勝心理是很強的。透過競賽,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一些拓展性練習有助於培養孩子創造性學習的興趣。

㈢讀與背

1、讀讀比比:同桌對比讀讀題目中的兩大組字,小組交流每組字有什麼特點?兩大組字在排列上有什麼區別?(第一組的字是在第一個字上加一筆形成的,第二組字由熟字加偏旁組成的)

2、讀讀說說:讀通前面兩句完整的話,引導性的教會孩子學會提問:什麼地方?(我家門口)有什麼?(一棵小樹)用同樣的方法,同桌互相配合,一問一答分析第二句的句型。學會觀察,說說屋子裡有什麼?教室裡有什麼?我家裡有什麼?等,豐富學生的語言。

3、我會讀和讀讀背背:學生自己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處理不認識的生字,透過讀來鞏固認字,增加積累。結合圖片初步領會古詩的意思,在開火車讀、男女競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中增加語言的積累,讀出詩句的節奏感。

六、教學特色:

1、“語文園地”中題目的.安排都以“我會……”的形式出現,“我會連”、“我會找”、“我會讀”等第一主人公的角色參與學習,是很好激勵學生滿懷自信地進行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

2、所創設的情境“小鳥找家”、“摘果子”等非常適合少兒心理,富有趣味性,使本來索然無味的複習課成為學生玩遊戲的過程,能吸引孩子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

3、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恰到好處,孩子們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發現規律,舉一反三”,從而達到“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教育目的。

七、拓展資料

《畫雞》作者唐寅,即明代歷史上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在舊時的讀書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數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聞至今還流傳民間,被人們津津樂道。提到唐伯虎,人們都道他是個風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點秋香”的風流韻事,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嚴肅的,並沒有那麼多的妻妾,而是奉行著一夫一妻過日子的。

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有一些狂放不羈的行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棄實際上反映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正如徐文長的狷介被人們曲解視為“狂生”一樣,那都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扼殺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種變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