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科舉考試我們永遠的疼的散文

科舉考試我們永遠的疼的散文

提起隋興起、唐盛行至清末廢除的科舉考試,幾乎人人都會痛恨骨髓,然而這場撼人心魄的文化改革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靜心而思,確也耐人尋味。

首先它培養出十萬進士、數不清了知識分子,為國家的政治生活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科舉考試改變了以往選拔官吏的體制,使得一大批經過教育的人才走了政治舞臺,極大地推動了國家政治生活的知識化,知識讓以往透過察薦、徵召而入官場的缺乏才幹者感到尷尬和不安,從這一點來看,確實盛況空前。難怪西方人驚呼,“科舉”是世界奇蹟。

其次,科舉考試使得儒學這一文化觀念深入人心,幾乎所有求知者都認為,它既是治世良方,又是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跳板。於是,數不清的'求學者便埋頭苦學、皓首窮經,讓自己的無限青春演繹出轟轟烈烈的應試大戰,有人一戰而得,有人屢戰屢敗,然而一個執著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向著自己的理想和奮鬥目標而奮勇前進。

傳統文化的延展是科舉考試成功的又一貢獻。文以載道,讓無數的秀才、舉人們認識到,只有在自已的文章裡表達出治世之道,才能真正成為實踐意義上的治世者,於是挖空心思、殫精竭慮,努力求取文章的義理,義理有了,還要旁徵博引,還要注重辭章,就這樣,一篇又一篇像模像樣的應試佳作便帶著應試者的滿腔熱血和真誠的祝願問世。傳統文化便在這一收一放中走向歷史,走出了長度,也走出了厚度。

我始終不太相信現在大多數人對它的指責,有時竟想,在那樣的社會制度下,能推演出這一令世界叫好的科舉體制,這不能不說明是中國人的一大奇蹟、一大聰明,回頭想想,除此以外,我們還有什麼樣的更讓社會文明程度更高一些的方法嗎?

因而,在中國歷史上,那些最終成為統治者的人,那管匪也罷,盜也罷,揮戈南下征服中原的入侵者也罷,以正義的名義揭竿而起者也罷,誰也不廢掉這一選拔官吏的方法,你說,這是為什麼?

至於缺點和弊端,正象任何一種社會制度一樣,難以避免,不說也罷。如若要說,它最根本的不足並不在於譭棄了多少求知者,浪費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而在於科舉考試只注重文化的傳承,而忽視了科學,因而真正走上官位的官員們,缺乏科學觀念,缺乏經濟頭腦,中國經濟在長期得不到發展,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跟這有極大的關係。只可惜研究者們熟視無睹,從未就這一點而進行深入的探討。中國古代官吏的標準在清、在廉、在讓百姓冤屈得是昭雪,歷史上傳下來的好官,除包拯、海瑞外,還有誰?真正的經濟學家,真正的以科學立身的官吏,天下之大,有幾人矣!

寫到這裡,我猛然間感慨萬千,一種真正科學的官吏選拔制度要想成熟真的是步履維艱,試想科舉試度進行了隋至清未,難道真的沒有看出端倪,這中間假若對它進行科學意義的改良,特別是進行考試內容上的改革,它又會是怎樣的呢?只可惜那時皇帝忙著消受皇宮內的三千佳麗,大臣們忙著營營苟苟,百姓們忙著求衣問食,一場偉大的文化改革就這樣最終走到了它的盡頭,轟然倒塌,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窮的思考和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