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成語故事及解釋血流漂杵成語故事及解釋 【注音】xuè liú piāo chǔ 【出處】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解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戰爭殘酷 【結構】主謂式
人以群分成語故事人以群分成語故事 【注音】rén yǐ qún fēn 【典故】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周易·繫辭上》 【釋義】人按照其品行、愛好而形成團體,因而能互相區別。指好人總跟好人結成朋友,壞人總跟壞人聚在一起。 【用法】作賓語、定語;常與“物以類聚”連用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
暗中摸索成語故事暗中摸索成語故事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處】許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或謂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何(何遜)、劉(劉孝綽)、沈(沈約)、謝(謝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識之。’ 唐·劉餗《隋唐嘉話》 【解釋】摸索:尋求,探索。在黑暗中尋找。後比喻沒有人指導,獨自鑽研。
耳旁風成語故事耳旁風成語故事 〖名稱耳旁風 〖拼音ěr páng fēng 〖解釋同“耳邊風”。在耳邊吹過的風。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又聽襲人嘆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麼勸,都是耳旁風。” 〖用法作賓語;比喻聽到後不放在心
玉汝於成成語故事玉汝於成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玉汝於成成語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玉汝於成成語故事 篇1 【拼音】yù rǔ yú chéng 【典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詩經·大
出神入化的成語故事出神入化的成語故事 【拼音】chū shén rù huà 【典故】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 【釋義】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文藝或技藝高超 【結構
米珠薪桂四字成語故事米珠薪桂四字成語故事 【拼音】mǐ zhū xīn guì 【典故】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 《戰國策·楚策三》 【釋義】珠:珍珠。米貴得象珍珠,柴貴得象桂木。形容物價昂貴,人民生活極其困難。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物價昂貴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食玉炊桂、桂薪玉粒 【押韻詞
不郎不秀成語故事不郎不秀成語故事 【注音】bù láng bù xiù 【典故】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 【釋義】原指不高不下。後比喻不成材。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沒有發展前途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不上不下、不稂
十步芳草成語故事十步芳草成語故事 【注音】shí bù fāng cǎo 【典故】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漢·劉向《說苑·談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漢·王符《潛夫論·實貢》 【解釋】芳草:香草。十步之內,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處
雅人深致成語故事雅人深致成語故事 【注音】yǎ rén shēn zhì 【出處】紆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解釋】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遠。原是讚賞《詩經·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見解。後形容人的言談舉止不俗。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
食不甘味四字成語故事食不甘味四字成語故事 【注音】shí bù gān wèi 【出處】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戰國策·齊策五》 【解釋】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裡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心神不安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忐忑不安、如坐針氈、食不遑
大失所望成語故事大失所望成語故事 【注音】dà shī suǒ wàng 【出處】秦人大失望。 《史記·高祖本記》 【解釋】表示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對人、事、物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大失人望、事與願違 【相反詞】大喜過望、喜出望外、如願以償 【押韻詞】鋒芒所向
未可厚非成語故事未可厚非成語故事 【拼音】wèi kě hòu fēi 【典故】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漢書·王莽傳中》 【釋義】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用法】作謂語;指不能全面否定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無可非
有志竟成成語故事有志竟成成語故事 【注音】yǒu zhì jìng chéng 【典故】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後漢書·耿弇傳》 【釋義】竟:終於。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誇獎人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有志者事竟成 【同韻
一路福星成語故事一路福星成語故事 【拼音】yī lù fú xīng 【典故】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駿布在天下乎! 宋·秦觀《鮮于子駿行狀》福星一路之歌謠,生佛萬家之燈火。 宋·戴翼《賀陳待制啟》 【釋義】路:本為宋代的行政區域名,後指道路;福星:歲星。原指一個行政區域為民謀福的.好長官。後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
崑山片玉的成語故事崑山片玉的成語故事 【注音】kūn shān piàn yù 【出處】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晉書·郤詵傳》 【解釋】崑崙山上的一塊玉。原是一種謙虛的說法,意思是隻是許多美好者當中的.一個,後比喻許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珍貴稀有之物
琅嬛福地成語故事琅嬛福地成語故事 琅嬛福地成語故事1 【拼音】láng huán fú dì 【典故】其人笑曰:‘君痴矣,此豈可賃地耶?’即命小童送出。華問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元·伊世珍《琅嬛記》上卷 【釋義】傳說中仙人所居多書的洞府。 【用法】作賓語;指洞天福地 【相近詞】洞天福地 【同韻詞
羯鼓催花成語故事羯鼓催花成語故事 【注音】jié gǔ cuī huā 【出處】唐·南卓《羯鼓錄》載: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經在內庭擊鼓,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 並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當時正趕上庭中杏花開放,唐玄宗笑著說 【解釋】羯鼓:兩面蒙皮,腰部較細的一種鼓。敲擊羯鼓,使杏花早開。 【用法】作賓語
成語自怨自艾的故事成語自怨自艾的故事 自怨自艾(zìyuàn zìyì),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錯誤,懲戒,懲罰;自艾:自己改正錯誤。本義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僅指悔恨。出自《孟子·萬章上》:“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於亳。” 例如,但倘有不知
人言可畏四字成語故事人言可畏四字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於產曰:“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釋義: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樣,各不相同。 故事: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麼大地域的經驗和能力,許多人覺得此人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