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調查報告

大連市發展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連市發展的調查報告

大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處於環渤海地區,是京津的門戶,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貿易口岸,海陸空交通便利,工業部門齊全,農漁產品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活躍,使這座海濱名城享有“服裝城”、“足球城”和“旅遊城”等諸多美譽。本文從大連的發展歷史、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對大連市進行了調查。

一、大連的發展歷史

近年來,大連旅遊業發展迅速,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人們也隨之對大連的城市建設有了更多的瞭解。

“大連”之名源自於1898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地區之後,曾取名“達列尼”(俄文意為遙遠的,其讀音與“大連”諧音)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佔領了大連,於1905年2月11日起正式稱為大連市。到上個世紀40年代,大連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人口由本世紀初的4萬多增加到近70萬。

1934年,大連都市規劃區域方案編制完成,具體範圍為:以作為城市都心的常磐橋(現青泥窪橋)為中心,以16公里為半徑,其範圍內的大連市、老虎灘會、嶺前會、小平島會、周水子會、革鎮堡會、南關嶺會、大連灣會等共一市十一會為城市規劃區域,面積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22萬人,規劃年限至1976年。這是大連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城市規劃,很多設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戰爆發,日本忙於戰爭,這部了規劃沒有得到實施。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國民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全國的經濟形勢日新月異,從1957年起開始了對大連的規劃建設。當時,市區建成區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80萬人,城市經濟的主導產業是以機械、化工為主的重工業和以海港、鐵路為媒介的運輸業。後來的發展證明,港口仍舊是大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這在當時規劃中沒有認識到。大連市在1990年編制了《大連市城市規劃調整》,對城市性質未作調整,但提出了遠景城市,發展目標——“建設國際性城市”。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城市規劃區界定、城市發展方向和結構、城鎮體系、城市基礎設施等,第一次將大連城市的概念確定下來,提出大連城市的結構是組團式結構的帶狀城市,並將各組團的功能明確下來,便於各城區的規劃和發展。規劃增加了新市區的構想,明確提出了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窯灣港區,灣裡、董家溝建設新市區。第一次將城市發展戰略納入規劃文字中,使大連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得以提前實施。

二、大連市的發展現狀

1、大連的交通

大連交通通訊便捷,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已形成具有較強運輸能力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大連港水深港闊,不凍不淤,是聞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現有泊位7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大連港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和石油轉運港口,承擔了中國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貨物和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30萬噸級礦石碼頭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透過能力3300萬噸。200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21.1萬標箱。海上運輸網路密集,不僅有通往上海、天津、煙臺、威海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客運航線,還有通往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條國際貨運航線;大連至煙臺的煙大鐵路輪渡專案大大縮短了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貨物運輸距離。大連陸路交通十分便捷。鐵路與華北、東北鐵路網相聯;公路線四通八達,被譽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連至丹東的高等級公路“黃海大道”、大連至旅順的“旅順南路”等成為活躍大連經濟的交通動脈;市區內公交便利,軌道交通、無軌電車、公共汽車路線密佈,並具有世界先進的.交通指揮系統。大連空港——周水子國際機場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飛機,開通了上百條國際國內航線,是中國東北

地區最大的貨物空運基地。

2、大連的工業

大連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承載世界製造業轉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電子、機械、輕紡服裝、冶金建材、食品醫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許多工業企業是中國同行業的骨幹企業: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廠)具有百年曆史,是中國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新廠)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船舶總裝廠,擁有30萬噸級大型船塢,被海內外譽為中國造船業的“旗艦”;大連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為30萬噸;大連機車車輛廠是中國大功率內燃機制造廠家,目前中國使用的內燃機車50%以上出自這個廠,有些產品還遠銷國外;大連重工起重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連起重機廠是中國生產起重運輸機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