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

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

中秋節到來之際,人們慣例要吃月餅,也吃應景的食物如柚子、石榴、芋頭等,這些正當時令的食物往往還有著吉祥的寓意,那麼就讓小編為你介紹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

中秋節吃芋頭是源遠流長的一項習俗,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在北方,芋頭是祭祀土地神比較常見的祭品。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穫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節,人們看著一年艱苦勞動的收穫,以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同時,正值秋收的.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於是人們就在農曆八月十五祭神時,將芋頭作為祭品之一供奉,一般做法是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或是米粉芋裝在大碗裡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

在南方中秋食芋頭,則寓辟邪消災之意。清代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據說在中秋節祭月時使用芋頭,是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的歷史故事。

當初漢人起義,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統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漢人在殺韃子起義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當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節用人頭祭月,便用芋頭來代替,至今還有些地方在中秋節吃芋頭時把剝芋皮叫做“剝鬼皮”。

關於中秋節吃芋頭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在明朝年間,中秋深夜,敵寇乘機偷襲,將抗倭名將戚繼光等圍困在山上。斷絕糧草以後,士兵們只好挖野草充飢,當時還挖了很多野芋,食著很好吃,但卻不知叫什麼,於是為了紀念遇難的將士,就稱它叫做“遇難”。

後來,戚家軍成功突圍,而東南沿海一帶百姓從此每逢中秋必吃“遇難”,以紀念戚繼光抗敵功績。因“遇難”與“芋艿(即芋頭)”諧音,故而世人就把它稱為“芋艿”,南方中秋吃芋頭的習俗也就此流傳下來。

那麼究竟芋頭能不能辟邪消災呢?若從防治病災的角度來看,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國中醫認為,芋頭性甘辛、性平,歸腸、胃經,具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補益肝腎、消腫止痛、散結、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

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芋頭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等多種成分,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等作用。芋頭營養豐富,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人的免疫力增強,當然就不那麼容易生病,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應驗了古人“食芋(祛病)辟邪消災”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