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冬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冬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就自然的角度來講,"寒"只是冬天的外部特徵;從外物生生不息的角度來講,冬天的閉藏,意味著為來年積蓄能量。中醫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下是小編準備的冬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快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一、起居

1、養成早睡晚起的起居習慣。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深度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從養生學的角度上來講,冬季適當地增長深度睡眠時間有幫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存,讓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力乃治"的康健狀態。深度睡眠時應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冷風的進入境內襲擊,從而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切記不要矇頭睡,應開小窗通風。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和煦,預防寒冷風進入境內襲擊,特別是注重腳的保暖;但是忌暴暖、過度的烘烤。外出時應注重手、足、頭面部位的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二、疾病預防

1、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冬季氣溫變化莫測,溫差較大或氣溫過低,空氣乾燥,是感冒多發季節。如果因著涼,導致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就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塞、口乾咽燥、咳嗽、發燒、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別是小兒、老年人、體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發作。

2、冬天比較冷,氣管、血管不同水平上痙攣,供氧量就會減少,血流量緩慢,血壓升高,從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大家要予以重視。特別是老年人應該注重保暖,防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和呼吸道傳染。以上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冬季養生小常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三、食物

1、冬季養生應以食物養生為輔。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食物。傳統的養生學中將食物分為溫熱、寒涼、平性三大類。由於冬季氣候寒冷,所以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吃一些具有溫熱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棗、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蔥、生薑、大蒜等。

2、多吃一些潤肺,滋陰,補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類等食品,例如西紅柿、柑桔、梨、葡萄、蘿蔔、大棗、芝麻、銀耳、蓮子、蜂蜜、紅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效,增長抗病能力。

四、精神

1、冬季精神養生。應以寧靜為本,保養精力。在冬季應該制止各種不良情緒的滋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恬淡寧靜的狀態,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平靜自如,讓自身的心田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2、心理調節。因為氣候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注重心理上的調適,正確的把握本身,學會自行解脫,自我放鬆。可採取與伴侶交流、多參加戶外活動及體裁活動等體式格局,來進行自我調理。

五、運動

1、冬季運動是很有必要的,冬天裡運動自身消耗大,出汗少,運動者能更加適應出汗過程,增加運動強度。冬天氣溫低,空氣相對潔淨,呼吸道舒適,更能促進全身血液迴圈。更能自然地加大運動量,加速熱量的消耗。

1、冬季運動鍛鍊,應注意保暖防凍。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鍊。鍛鍊完以後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後,宜立即用柔軟、乾燥的浴巾迅速擦乾全身,擦紅面板,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運動注意事項

1、要在安全的強度下運動

所謂安全的運動強度,就是既不過強也不過弱。那衡量的標準該如何定呢?最簡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測定,以控制自己的運動強度。運動時心率達到以下適宜心率標準而又沒有出現明顯不適,那麼這個運動的強度就是合適的安全的強度。

最大心率:220—年齡。

運動的適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60%-85%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進行鍛鍊,效果較好。

如一個20歲的年輕人,他運動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他運動的適宜心率是200×60%=120次/分(最多不能超過170次/分)。剛恢復鍛鍊時應從較小心率水平開始,如無不適再逐漸增加到適宜心率的較高水平。

2、要有合理的運動時間

對於年輕人和一般人群而言,晨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晨運並非最佳時間。

因為在早晨,人們的血壓及心率往往呈現逐漸升高加快的過程,血液的黏稠度也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故此不太適合有上述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群進行鍛鍊。而傍晚,則是一天之中最佳的運動時間。

經過白天的適應,傍晚運動時發生危險的機率大大降低,運動更為有效、安全。

至於每個人運動時間的長短則應以年齡、運動強度、運動目的等作為引數加以考慮。一般說來,每天少於5分鐘的鍛鍊沒有意義,大於一小時的運動對於中老年人或非體育愛好者則過量,平均一天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比較適合。

至於運動的頻率,較普遍認為:一週運動一次,運動量不夠,不可取;一週運動七次,容易過於疲勞且難以堅持,並不推薦;如能大約隔天運動一次,一週鍛鍊3次以上(最少3次)則效果更好。

3、冬季健身選有氧運動

冬季運動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爆發性的無氧運動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年輕人可以選擇跑步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鍛鍊的時間應該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鐘。

中年人可選擇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中年人身體狀況一般都處於下降趨勢,不要因為忙於工作就放棄健身,否則冬天就是一個“藏病”的季節。

4、冬季運動不宜過早

冬季鍛鍊最好不要過早,健康專家建議,冬季晨練適宜在日出後進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時機則在14時至19時之間,此時,人體自身溫度較高,體力較充沛,容易進入運動狀態,不易損傷,對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於缺乏激情而堅持不下來,這多是因為缺乏日照導致的情緒紊亂的原因。因此,健身者儘量多參加戶外運動,尤其是在陽光充足的時候。

5、運動前熱身很重要

在室外鍛鍊,首先要做好充分熱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縮,血液迴圈不暢,肌肉和韌帶也較緊,可透過慢跑、徒手操和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後,再進行較大強度的運動。

同時,熱身時間應延長,最好控制在15~25分鐘。另外鍛鍊間隙要適當縮短,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冷空氣中。如果間隙過久,體溫下降,易使肌肉從興奮狀態疲憊下來,粘滯性增大,再進行下組練習時容易受傷。

冬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冬季中藥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天季節比較特殊,而在這個季節是適合儲存能量,強身健體的季節,很多人會選擇在這個季節滋補身體,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通過了解一些冬季中藥養生小常識,可以讓效果更佳。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溫熱鬆軟的食物,而切記不要食用一些陰寒溼冷的食物,在這一方面身體上要多加註意。

1.冬季養腎。腎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動力,對人整個身體器官運作起著極大的作用。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鹹味,在冬季,腎臟的表現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飲食上味道比較鹹的話,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3.冬季進補: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冬季是儲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時節,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在冬令的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在冬令的補益可選用蓮子、首烏等。不少中年人身負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導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

4.冬季老年人養生,老年人本身體質就偏弱,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節異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須進補。老年人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但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大劑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氣。所以進補要補宜適度,適可而止。

中醫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點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後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藥:良藥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於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藥酒:藥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儘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

溫馨提示:傳統醫學認為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而腎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它滋五臟的陰氣,發五臟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調養攝取食物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冬季養生有“六收”

收氣

氣指的是呼吸之氣,如果有氣喘或咳嗽,則是肺氣不收不降的表現。肺氣不收有兩種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氣受到寒氣逼迫就要上逆來抵抗,這時不能單純收肺氣,需要先發散外寒,常用藥有麻黃湯、桂枝湯等;第二個原因是肺氣本身不降,這時一般沒有感冒發燒等症狀,身體也沒有酸、懶等不適,可以將枇杷葉、杏仁、浙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收神

神氣不收可能會出現心煩、失眠等症狀。中醫認為心藏神,但心要藏好神,必須和腎相交,否則心神就會漂浮而難以入睡,嚴重時會伴有心煩。給心神不收者推薦一個《內經》中的方子——半夏秫米湯,該方只有半夏、高粱米兩味藥,可以各取20克,用水煎服,煎煮半小時以上即可服用,能夠安神化痰。如果伴有心煩,可以服梔子豉湯,即梔子、豆豉各10克用水煎服,能夠清心除煩。

收涎

中醫將唾液中比較清稀的部分稱作“涎”,它具有潤澤口腔的作用,並有助於食品的吞嚥和消化。《內經》中說:“五臟化液……脾為涎”,脾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涎液能潤澤口腔但不溢位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出現流口水等症狀。想“收涎”需要先健脾,小兒流口水可用白朮、茯苓、冰糖各10克,共研為末,放入瓷碗中,加水100毫升,入鍋蒸30分鐘,取藥汁分3次服;成人流口水可用白朮、益智仁、茯苓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收溼之效。

收汗

很多人有汗出的異常,有人白天出汗,有人夜間出汗,還有人頭部出汗。一般來說,白天出汗的屬於陽虛不固,可以將黃芪、生牡蠣、山茱萸三味藥煎水服;夜間出汗多屬陰虛不斂,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來緩解;頭部出汗多是體內有鬱滯,建議找醫生具體辨證分析。

收液

液指的是腸液,腸液不收則表現為腹瀉,腹瀉又可以導致體液的丟失。秋季是腹瀉的高發期,經常腹瀉者,建議用赤石脂30克、蒼朮10克用水煎服;還可用手圍繞肚臍做逆時針揉腹,有健脾澀腸的功效。

冬季中醫的養生方法

寒冬已經來臨了,都說冬天最適宜進補了,但是中醫告訴我們,如果經絡不通的話,進補了也是等同於虛不受補,營養物質沒有辦法好好吸收。因此,冬季要想進補,得先疏通經絡。那麼經絡要怎麼樣疏通呢?我們又怎麼知道自己的經絡是否疏通了呢?帶著這些疑問,咱們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有很多人在經絡疏通過後,會感覺到很疲憊,甚至比之前還沒疏通的時候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這裡要告訴大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症狀,主要是因為氣血比較虛弱。換句話說就是腸胃吸收功能不好。

冬季進補先通經絡

人之出現會出現勞累疲乏,主要是因為內臟供血量的減少,基於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劇烈運動

比如,打球、爬山、跑步、走遠路等,會出大量的汗。我們都知道,汗為心之液,在外為汗,在內為血,出汗過多,其實耗費的是我們的心血。運動時,大量的氣血會分散到四肢,而內臟的血量就會減少。我們知道,心主神明,當心髒供血減少時,我們就會感覺到神情疲倦,四肢痠懶;同時,中醫認為,肝藏血,臥則血歸於肝。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累的時候,喜歡躺下,這樣,分散在四肢的氣血,就會迴流到肝臟,以便肝解毒。因此,如果我們是因為運動過度了,就會感覺累和乏。

第二種,過度思慮

雖然沒有大量運動,但如果憂慮過多,比如說工作壓力過大,拼命學習,這些都會導致我們疲累。因此我們的氣血都供應到大腦上去了,內臟又出現了缺血的情況,因而過度思慮,也會導致我們累和乏,這就是中醫的理論,思傷脾,脾主肌肉。當我們了現渾身上下肌肉痠痛勞累時,這都與思慮過度有關。

第三種,經絡疏通

與第一種情況不同,經絡疏通其實是一種被動的運動,當經絡疏通調理師的手,作用於患者身體的某個部位時,患者的氣血就會從身體的其他的部位向這裡集中,同時,由於患者的身體較弱,身體無法快速生成新的氣血補充,這就使得原本供應臟器的氣血量一時減少,人就會感覺到累和乏了。

勞累疲乏與經絡疏通有什麼關聯

給大家打個比方,我們家裡客廳有臺空調製熱供暖。當其它房間的門都關閉時,這臺空調工作起來會很輕鬆。可是,當我們把其它房間的門都開啟時,這臺空調工作起來就會很有累,它再怎麼拼命工作,家裡也熱不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它供熱的面積被突然增大了。

從空調製熱聯絡到我們人體,我們人體通經絡的'道理和這個相似。當身體某部分的經絡關閉時,那部分身體就處於低水平維持運作當中,有時你會感覺胳膊酸,腿痛,脖子硬,這都是低水平運作的結果;而當我們把經絡疏通後,人體需要大量的氣血去供應新開啟的區域,此時,人體一時無法制造出大量的新的氣血去滿足,就會造成我們臟器的供血不足,人就會感覺勞累和疲乏。

那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最好就是在疏通經絡之前先喝生薑紅棗桂元羹,但這樣做僅僅可以緩解氣血不足的問題而已。如果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提升飢餓感,增強人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從而能隨時製造出大量的氣血來。

而提升飢餓感的關鍵,就是要先通經絡,通經絡的目的,其實就是排毒,只有邪的出去了,正的才能進來。並且,當你飢餓感很強的時候,吸收營養的效率會倍增。你看看野生動物,為什麼會比家養的動物有活力,飢餓感使然。因為野生動物,不能定期獲得食物,經常飢一頓飽一頓,這反而促使人體有時間去清理體內的垃圾。當人體沒有強烈飢餓感時,代謝就會減慢,垃圾不會排出去,而營養就很難被吸收。當你非常飢餓的時候,正是你身體打掃體內垃圾的時候。

有很多人問,吃什麼,補氣血。中醫說,如果你經絡不通,吃什麼也不好使。就好比,當馬路被塞住了,你是開賓士,還是開夏利,有區別嗎?

所以,一定要先通經絡,然後,再補營養。凡是經絡不通就先行進補的人,必定會上火,這叫虛不受補。就相當於,當家裡房間的門都關著的時候,你客廳裡的溫度剛好合適。可是,如果你在沒開啟其它房間門的時候,又搬進一臺制熱的空調進去,你家裡還不熱的開鍋了?此時家裡必定“上火。

因此,當某些人經絡疏通以後會感覺累、乏的時候,你要明白,這個過程只是暫時的,是你調理身體過程當中,必需要經歷的過程。當你的飢餓感顯著提升之時,就是你的身體開始好轉之日!

中醫經絡養生時間對照表

十二時辰與中醫經絡養生

膽經子時(23:00-1:00)

此時膽經最旺攝生學認為:"肝之餘氣,瀉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決定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因而可知膽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閒切除患者的膽,是不負責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睡,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腦筋清楚,精神和麵紅潤。反之,子時前不睡者,精神和麵清白出格是膽汁缺乏新陳代謝的氣而變濃結晶,形成結石,猶如海水變濃曬成鹽此中一部門人還會是以而"膽怯"膽經這時要上床睏覺,利於骨髓造血。

肝經丑時(1:00-3:00)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撐持,廢舊的血液裁減,新穎的血液孕育發生,這類代謝都是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攝生學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若丑時未入睡的話,肝還在輸出能量,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入睡者,臉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經最旺的丑時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段。

肺經寅時(3:00-5:00)

此時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於醜時推陳出新,將新穎血液提供給肺,經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臉色紅潤,精神抖擻。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肺經呼吸運作最佳的時候,而此時脈搏最弱。

大腸經卯時(5:00-7:00)

此時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穎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步入興奮狀況,完成對食品中水分與營養的吸收,排出渣滓。這時起床,大腸蠕動旺盛,適合排瀉。

胃經辰時(7:00-9:00)

此時胃經最旺,在7:00過後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表現為嘴唇乾,重則豁嘴或生瘡。胃經胃最活躍,此時一定吃早餐,每一天這時敲胃經最佳,開始工作人體的發電系統。

脾經巳時(9:00-11:00)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洩的總排程,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現為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紅潤。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心經中午(11:00-13:00)

此時心經最旺,"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表"。心氣鞭策血液執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擻。心經此時保養表情舒服,適當休息或午睡。

小腸經未時(13:00-15:00)

此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至脾。未時是小腸最活躍的時候,故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吃。

膀胱經申時(15:00-17:00)

此時膀胱經最旺,膀胱儲藏水液和津液,輪迴水液並將駢枝部分排出體外。津液在體內輪迴,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證。膀胱經膀胱最活躍的時候,適當多喝水。

腎經酉時(17:00-19:00)

此時腎經最旺,"腎藏於生殖之精,腎為天賦和五臟六腑之精之根"。人體經過申時洩火排毒,腎在酉時步入儲藏精華的階段。腎經適合休息。

心包經戌時(19:00-21:00)

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是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執行的通道。心包經戌時行旺,可斷根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無缺狀況。心包經旺時宜隨便走走,這時心腦顱神經器官系統最活躍,心臟欠好的人最好這時候敲心包經,成效最佳。

三焦經亥時(21:00-23:00)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備主持諸氣,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深度睡眠,百脈可休息生息,對身板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獨特之處,即亥時睏覺,故此時段內睡覺最佳,易於第二日起床後精神倍好。

經絡養生治病三大方法

一、經絡急救,緩解頭暈目眩

緊張、疲勞,難免引起頭暈、頭重、眼花,這種狀況持續時間久了還會誘發心悸、呼吸困難、脈搏不規律、手腳發冷、高血壓、食慾不振、多汗症等,可以點百會、拿風池,快速消除頭暈目眩,讓清爽的精神伴隨在你身邊。

出手穴位:風池→顱底兩側

出手方法:拿

這個穴位的位置約與耳垂相平,是顱底部非常明顯的凹陷,點按此處時會有痠麻脹的感覺向後頭部放散。你用力推按一分鐘,可增強對穴位的刺激。然後順勢向下提捏頸項至大椎穴止,然後重複操作約10次,會感覺舒服很多。

二、經絡急救,緩解落枕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一夜好眠,起床後卻感到頸後、上背部疼痛不適,明顯痠痛,頸部活動受限,不能自由轉動,嚴重的時候連低頭仰頭都有困難,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用手觸控頸部肌肉,疼痛、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如果回想,輕易就想起是睡覺的時候位置不對,姿勢欠佳,或有受涼等因素引起,然後馬上感嘆“落枕啦!其實落枕不一定要找專業的按摩師才能緩解喲,來試試自己解決落枕吧!

出手穴位:翳風、氣舍→翳風應在耳垂的邊緣處,氣舍在鎖骨上的分叉處

出手方法:揉

俗稱的落枕,實際上是位於頸部的胸鎖乳突肌出現了痙攣疼痛,可自胸乳突肌起點的“翳風穴按揉至止點處的“氣舍“穴,按揉時手法要輕揉,切忌暴力用力,不拘治療時間,反覆治療至肌肉疼痛緩解即可!

三、經絡急救,用眼過度

視物恍惚、眼睛疼痛、眼內充血,這些都是用眼過度的表現。現代工作離不開電腦,工作時間長,眼睛總盯著螢幕,或者忙碌的學習使你在夜深人靜時也要再黑暗中持續用眼,這些都會造成視疲勞。眼睛同時也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疲勞的同時,也能導致煩躁、頭暈、頭疼等精神、身體上的疲勞,按摩睛明、四白,輕鬆戰勝眼疲勞吧!

出手穴位:睛明 → 內側眼角內上方凹陷處

出手方法:點

輕輕閉目,雙手握空拳,拇指翹立,以指尖點於穴位,用力的時候,以穴位酸脹為度,持續一分鐘,放鬆十秒鐘後再重複點按,反覆3~5次,有助緩解眼睛疲勞症狀。

冬季養生中醫小常識

冬季氣候寒冷,陰氣極盛,萬物斂藏,人體新陳代謝亦趨緩慢。因此,“藏”是冬季養生的主題。具體須重視以下幾方面:

一、早睡晚起,避寒就溫。

冬天日照時間短,天地閉藏,早晚寒氣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體溫暖,以養身體陽氣;晚起可避日出前之嚴寒,以養身體陰氣,使體內保持陰平陽秘,免遭寒邪襲擊。

二、飲食宜溫,減鹹增苦。

冬季飲食要遵循“養陰潛陽”的法則,宜多食些溫性食物,如糯米、狗肉、羊肉、牛骨髓等,既滋補又抗寒;對生冷、油炸類及寒性食物應少食,以免傷陽氣或更傷陰液;同時要減鹹增苦,以養腎、護心。

三、冬練“三九”,預防疾病。

古今養生家都重視冬練“三九”。風雪練精神,又練體魄,可增強抗寒防病能力,防止“冬胖”。可選擇步行、慢跑、拳劍、氣功、健身操、羽毛球等專案。晨練不宜太早,以太陽初升為宜,以身體微熱不出大汗為度。鍛鍊中須預防感冒、凍傷或宿疾復發。

四、食藥調理,辨證進補。

冬季腸胃消化吸收力強,食用補品易蓄存收藏,健身效果好。因此,除加強飲食調補外,還可施以藥補,如選用人參、鹿茸、黃芪、黨參、阿膠、枸杞等,老人可服藥酒、藥膳。但人體病症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三分,進補須辯證。最好由醫生指導,濫補無益。

中醫冬季養生保健知識

一:宜保暖防犯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溼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人體特別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頸部、背部和腳。一是注意頸部的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續咳嗽而且不易治癒,其實是因為穿開領服裝暴露了頸部,寒冷空氣刺激造成的,改換高領服裝並加個圍巾後症狀會有所改善。二是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二:宜適當鍛鍊,少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應“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過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這樣“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疾病。冬季養生宜適當活動筋骨,堅持室外鍛鍊,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機體抗寒能力。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以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大汗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老年人冬季洗澡過頻,也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三:宜足飲水

有些人可能認為,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需要喝太多水。這種認識其實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於2000~3000毫升

幫助

四:宜適時進補

我國多處地方都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可見飲食療養非常重要。冬季養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進補。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因地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切忌不顧實際情況,全家上下齊進補。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疲乏、講話聲音低微、動則出虛汗,這大多屬於氣虛,可選服人參、黨參、五味子、黃芪、白朮等益氣藥物。

冬令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理脾胃功能。

五:宜調養精神

《黃帝內經》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冬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要“早臥遲起”。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冬季養神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六:宜通風換氣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溼度調節。應習慣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外流,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關於中醫冬季養生攻略推薦

如果您有手、腳、耳朵、小腿等感覺特別寒冷的苦惱,不妨試試專家推薦的幾款能幫您抗擊寒冷的冬季“暖身餐”。

暖身攻略1多吃北豆腐和血豆腐補充營養

適宜人群減肥和偏食的人

如果除了手腳冰涼,身上其他地方也不那麼暖和,可能是營養不平衡型別的寒症。經常減肥、偏食的女孩子和正值中年的女性,最容易維生素攝入不全面,而維生素B2又是平衡人體耗氧量的重要物質。所以,屬於這種怕冷的人群,又不想吃胖自己來抗寒,可以多吃一點北豆腐燒白菜。

北豆腐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能減少平時工作、活動時體內熱量的快速散失,不但有助於保持能量,還能幫您提高耐寒能力。

製作熱乎乎的北豆腐燒白菜,最好選用新鮮的小白菜。將小白菜洗淨、濾水後剁碎,豆腐切碎,備用薑絲放入油鍋內爆出香味,然後放入小白菜,加適量鹽炒至變色後,再加入豆腐,翻炒均勻大概一分鐘後,可以加入適量的水或豆漿,開鍋後兩分鐘關火,再淋上少許香油即成。

北豆腐和血豆腐一起做成紅白豆腐,也是暖身的好菜式。因為血豆腐對於貧血型寒症(除了怕冷,還有臉色差、易疲勞等表現)的人來說,特別能起到補鐵補血、加強營養的作用,從而達到暖身的效果。紅白豆腐做法特別簡單,就是把北豆腐和血豆腐切成條,一起炒熟,調味即可。

暖身攻略2北菇加山藥全面滋補

適宜人群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

寒冷的冬天,多吃些菌類和根莖類食物,可以幫助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這裡說的北菇是指根莖特別粗的那種。在遙遠的東北深山生長的這種菇類,本身就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如果吃進這種粗根莖的香菇,人體會一次性補充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鐵、硒、鉀等。

而冬季的常見蔬菜山藥,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和澱粉,這兩種營養物質可以快速地在人體內分解成熱量,從而為身體增加能量,起到抗寒作用。特別適合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具體做法是將北菇泡軟,去蒂後洗淨,山藥削皮洗淨,切成小段後切片備用熱鍋後加油炒北菇,再加入泡香菇的水及醬油、糖,燒開,改小火煮10分鐘放入山藥同燒,並加入鹽、澱粉勾芡後即可食用。

暖身攻略3多吃胡蘿蔔啟用內臟和血液

適宜人群心肺功能不好的人

長期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也是愛怕冷的人群。對於他們來說,解決怕冷問題比較難辦,因為這些人怕冷的主要原因是臟器功能不調或代謝不暢。體質虛弱者、有慢性胃病的人,還有臟器功能衰退的老年人這種寒症最多見。

對於這種怕冷人群,建議常喝胡蘿蔔洋蔥湯。因為胡蘿蔔能夠增強體力和免疫力,啟用內臟功能和血液執行,從而達到調理內臟、暖身、滋養的功效。而洋蔥不但可以降血脂,防治動脈硬化,還有顯著的殺菌作用,同樣能增強抵抗力。

把胡蘿蔔和洋蔥洗淨切片,用橄欖油把洋蔥炒成透明狀後,再加入胡蘿蔔繼續煸炒。加入高湯煮沸,再加少許調味鹽等。每天午飯或者晚飯時喝200毫升,長期堅持,就會改善怕冷的情況。

進入冬季,天氣越來越乾燥,這個時候,正是鼻炎、咽炎等季節性疾病的高發時節。除了正常的治療外,在家中巧妙使用加溼器可改善咽乾唇燥的症狀。

1.用食醋燻蒸法進行空氣消毒滅菌,每立方米空間用食醋5~10毫升,以1~2倍清水稀釋後煮沸,每次燻蒸4小時,隔日燻蒸1次。

2.金銀花、菊花、白芷、藿香適量,用水煎煮,取藥汁適量加入清水稀釋後加入加溼器中,關閉門窗,使水汽瀰漫房間,除有溼潤房間空氣的作用外,中藥的清熱解毒、芳香通竅的作用對乾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處。

3.菊花、蒲公英、辛夷適量用水煎煮(方法同上),芳香通竅,有同樣的作用。

4.如果想方便一些,可以選用清熱解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加水稀釋後加入加溼器,可預防、緩解咽喉腫痛、鼻腔乾燥等。

5.在加溼器的水中滴幾滴風油精加溼房間,或者倒一杯熱水,將幾滴風油精滴入其中,用蒸氣燻鼻子,它具有清熱、通竅、滋潤的作用。

總之,乾燥的季節,我們稍微動點心思,就能在溼潤房間的同時也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但同時也提醒大家,用中藥時一定要注意稀釋,最好能過濾一下,防止堵塞加溼器。

暖身攻略4每週吃兩頓豆豉南瓜緩解壓力

適宜人群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的人

南瓜、玉米、黃椒等黃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它可起到促進人體代謝迴圈、補中益氣、增強耐寒能力的作用。特別適合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導致的神經失調、末梢血液迴圈不良型別(還可能伴有失眠、焦躁、頭痛等症狀)的寒症人群。

如果您也有這種型別的怕冷情況,建議每週吃兩頓豆豉南瓜。因為這款菜味道豐富,並配合辣椒調味,令保暖效果更好。具體做法是用半個小型黑皮南瓜(約1200克),去皮,切成四方塊,加入鹽和一杯清水,燒至熟軟入味,備用然後熱鍋加油,加入豆豉和蒜末、紅辣椒、醬油、糖和少許清水,翻炒出香味後加入水澱粉,關火備用。將炒好的南瓜盛入盤子,淋上炒香的豆豉即可。

暖身攻略5附子羊肉湯溫經逐寒

適宜人群脾胃虛寒的中老年人

中醫認為,附子是一款溫經逐寒、宣通氣血的好藥材,特別適合那些脾胃虛寒、肝腎功能減退的中老年怕冷人群暖身食用。而羊肉也屬於溫補性食物,可起到助陽健胃、通血生津的作用。

如果家裡的中老年人還有腰部和膝蓋部位發寒、小便頻繁等症狀,可以多喝點附子羊肉湯。每天晚餐時喝上一小碗,不但可以有效幫助身體防寒保暖,還能解決腰膝發寒、小便頻繁等不適。

附子羊肉湯的具體做法是將250克羊肉洗淨,切成小塊將25克杜仲、30克附子、15克熟地用紗布包好再將所有的材料以及蔥、姜、鹽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把所有的材料都蓋過,用大火煮沸,再轉成小火慢慢燉煮至熟爛,起鍋前撈起藥包,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