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鹿鳴》詩經小雅《鹿鳴》 《鹿鳴》 原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
詩經小雅《皇皇者華》詩經小雅《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於彼原。征夫,每懷及。 我馬維駒,六如濡。載馳載驅,周諮。 我馬維騏,六如絲。載馳載驅,周諮謀。 我馬維駱,六沃若。載馳載驅,周諮度。 我馬維,六既均。載馳載驅,周諮詢。 譯文: 燦爛的花枝,盛開在原野上。銜
詩經小雅《采薇》詩經小雅《采薇》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室家,之故。不啟居,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不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
《詩經 國風》的“禮教”內涵《詩經 國風》的“禮教”內涵 中國是享譽世界的“禮儀之邦”,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已經建立起一套嚴密的禮樂秩序,作為禮樂文化的傳播載體,《詩經·國風》為鄉人提供了溫潤如玉的君子人格,深情忠誠的愛情範本,溫柔敦厚的民族性格等富於禮教內涵的詩歌文字。 周公制禮作樂,標誌著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自覺講究禮
《詩經國風》的地域文化格局《詩經國風》的地域文化格局 《詩經國風》,基本都是采詩官到各地採集的民謠,經過樂官整理之後而編訂的,分為十五國風,不過某些篇可以合併,他們能夠反映一個地域的風俗和文化風格,對於我們瞭解周朝地方文化很有意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國風》的地域文化格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經國風》的地域文
詩經小雅《祈父》詩經小雅《祈父》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於恤,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轉予於恤,所止? 祈父,不聰。胡轉予於恤?有母之屍。 譯文 司馬!我是君王的衛兵。為何讓我去征戍?沒有住所不安定。 司馬!我是君王的武士。為何讓我去征戍?跑來跑去無休止。
詩經小雅《白駒》詩經小雅《白駒》 《白駒》 原文: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皎皎白駒,食我場。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駒,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遊,勉爾遁思。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
詩經《鴛鴦》詩經《鴛鴦》 《鴛鴦》 原文: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其左翼。君子萬年, 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譯文: 鴛鴦雙雙輕飛翔,遭遇大小羅與網。好人萬年壽而康,福
詩經小雅《何草不黃》詩經小雅《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 原文: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譯文 什麼草兒不枯黃,什麼日子不奔忙。什麼人
詩經《蒹葭》詩經《蒹葭》 《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淺析《詩經》愛情詩的抒情美淺析《詩經》愛情詩的抒情美 作為遺留了兩千多年的一部鉅著,《詩經》裡的愛情詩深深吸引和打動著千百年來喜愛它的讀者。 《詩經》裡的愛情詩,採用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情境相揉的比興手法、生動貼切的比喻和大膽的誇張,在抓住細節,刻畫人物細膩微妙複雜的心理的同時,使讀者感受到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戲劇化的
《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 《詩經》是我國詩歌的源頭,而其中的愛情詩更具有明顯的特徵,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引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標誌著我國古代文學的誕生。《詩經》中的作品大都關注現實,其所反映的社會內容豐富而深刻,題材多樣,尤以表現婚姻和愛情的詩歌最能體現當時人們
《詩經》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詩經》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以其特有的藝術特色為讀者重現上古社會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遍讀《詩經》中的愛情詩,自然、純真、隨性的美無處不在,這種美不僅僅包含《詩經》愛情詩中的真情流露,更包含了其愛情詩中女性的形象美。《詩經》開篇的《關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君子
《詩經》“二南”的特殊地位《詩經》“二南”的特殊地位 “二南”的廣泛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與周公和召公的巨大影響有關,它具有雅詩地位,是因為它們最早就是以雅樂而出現的。 《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後人合稱之為“二南”,共收錄詩歌25首。它們被編在今本《詩經》“十五國風”的最前面。在先秦時期,它們作為房中樂而存在,在
《詩經》的編纂思想《詩經》的編纂思想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中國文學、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作為六經之一的《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一部反映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對中國文學、文化產生著深遠影響。《詩經》從採集、編纂到最終定型成今傳本《詩經》,經歷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五百餘年的歷史。
《詩經》中的憂患意識《詩經》中的憂患意識 《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詩篇中流淌著十分濃郁而又深重的憂患意識。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以四言詩為主的樂歌總集,它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原始歌謠的終結,古典詩歌時代的開始,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一顆璀璨而又耀眼的明珠。《詩經》本身是一部“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
《詩經·國風》“渡河”意象《詩經·國風》“渡河”意象 在《詩經·國風》中,“渡河”成為“水濱戀歌”的典型意象。 在《詩經·國風》中,水的意象十分普遍,和水有關的詩篇多達二十多首,而以“渡河”為主題的詩作有八篇,即《周南·漢廣》(九)、《邶風·匏有苦葉》(三四)、《邶風·穀風》(三五)、《衛風·氓》(五八)、《衛風·
《詩經》國風博喻析《詩經》國風博喻析 在《詩經》國風中博喻見於邶風和衛風,基本上都是助益於人物塑造,透過系列形象化的比喻增強了藝術形象的鮮明生動。 比是《詩經》最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在這一種藝術手法的運用上,相比較其他國風而言,邶風和衛風的突出特點是博喻的運用。“博喻”二字並現,初見於《禮記・學記》:“
《詩經》中“國風”的質樸風格《詩經》中“國風”的質樸風格 《詩經》中“國風”所表現的質樸風格,從內容到章法、修辭及對我國詩歌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 “風”是民間樂調的意思,正如前人所說,“風土之音曰風”(鄭樵《通志・點序》)。“國”是地域的通稱,主要指黃河流域、中原一帶,所以“國風”就是地方小調。《詩經》按地名加以分類
《詩經 國風》婚戀詩中的男性形象《詩經 國風》婚戀詩中的男性形象 《詩經・國風》中反映愛情婚姻生活的詩作眾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詩經 國風》婚戀詩中的男性形象! 《詩經》內容豐富,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最動人的便是婚戀詩。對於婚戀詩的研究往往離不開對男女形象的分析,但縱觀前人的研究成果,我發現對男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