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停雲(並序)》賞析陶淵明《停雲(並序)》賞析 《陶淵明集》陶淵明雖寫過一些炙人口、久誦不衰的辭賦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詩歌方面。他歷來都是以一個詩人的身分被載入文學史的。陶淵明的詩歌題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贈別,如《與殷敬安別》、《贈羊長史》等;家訓,如《命子》、《責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園詩和詠懷、詠
陶淵明《還舊居》陶淵明《還舊居》 還舊居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 今日始復來,惻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負頹下,終日無一欣。 藥石有時閒,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尋常,道路何因。 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 道喪向千載,今朝復斯聞。 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老夫有所愛,思與爾為鄰。 願言誨諸子,從我
陶淵明《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氵巽]田舍獲》陶淵明《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氵巽]田舍獲》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氵]田舍獲 貧居依稼穡,力東林。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飢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揚楫越平湖,隨清壑回。 鬱郁荒山裡,猿聲閒且哀。 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
陶淵明《與殷晉安別並序》陶淵明《與殷晉安別並序》 與殷晉安別並序 殷先作安南府長史,因居潯陽,後作太尉參軍,移家東下,作此以贈。 遊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遊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
陶淵明《歸鳥》陶淵明《歸鳥》 歸鳥 其一∶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 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不洽,求心。 顧相鳴,景庇清陰。 其二∶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 雖不懷遊,見林情依。 遇雲頏,相鳴而歸。 遐路誠悠,性愛無遺。 其三∶ 翼翼歸鳥,
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 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裡煙。 狗吠深巷中
陶淵明《勸農》陶淵明《勸農》 勸農 其一∶ 悠悠上古,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因。 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其二∶ 哲人伊何?時維后稷。 贍之伊何?實曰播殖。 舜既躬耕,亦稼穡。 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 熙熙令德
陶淵明《歸鳥》原文及翻譯陶淵明《歸鳥》原文及翻譯 【作者簡介】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主要經歷:少有高趣。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史職。躬耕自資。405年(義熙元年),為劉裕鎮軍
陶淵明《雜詩四首》陶淵明《雜詩四首》 雜詩四首 其一∶ 遙遙從役,一心處兩端。 掩淚汛東逝,順流追時遷。 日沒星與昂,勢西山巔。 蕭條隔又涯,惆悵念常餐。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 關梁難虧替,絕音寄斯篇。 其二∶ 閒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事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
陶淵明《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賞析陶淵明《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賞析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是東晉陶淵明所做的一部五言絕律。 陶淵明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餘襟良已殫。 賞 這首詩表現了大詩人陶淵明的浪漫情懷和超然胸襟。“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陶淵明傳》金剛怒目《陶淵明傳》金剛怒目 悼國也罷,嘆老也罷,傷感的情緒不會總是那麼強烈。從次年(永初二年)春詩人所作《遊斜川》一詩看,詩人雖然仍“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但已在 “中觴縱遙情”中暫得“忘彼千載憂”,而恢復了“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的淡然心情。可就在這時,又一大事激起了詩人心中的波瀾,使他無
陶淵明詩文中的“歸隱”情結陶淵明詩文中的“歸隱”情結 “隱”,即仕的對立面,是相對於仕的隱,脫離開仕,也就無所謂隱。“隱”和“仕”都是一種處世的態度,即出世或入世。“歸”是淵明詩文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字,如“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歸園田居·其一》),“遂盡介然分,終死歸田裡”(《飲酒·其十九》),“歸去來兮,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鑑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這節課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透過學生、教師、文字間的對話,來實現對田園詩的把握。理清由“歸”字折射出的幾個問題: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而深入體會陶
教師競聘陶淵明《桃花源記》說課稿教師競聘陶淵明《桃花源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大綱》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2.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 《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
陶淵明《桃花源記》優質說課稿陶淵明《桃花源記》優質說課稿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漁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說課稿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歸園田居(其一)》。今天說課的內容將分為如下幾點來進行: 一、教材分 《歸園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詩,這三首古詩分別為漢末古詩和魏晉古詩,在我國詩歌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的具體賞析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的具體賞析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 精衛②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③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同物④既無慮,化去⑤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⑦可待。 註釋 ②精衛:古代神話中鳥名。據《山海經·北山經》及《述異記》捲上記載,古代炎帝之女精
真率自然陶淵明:詩風太超前 在當時反不受重視真率自然陶淵明:詩風太超前 在當時反不受重視 淵明活著的時候,他的人格被很多人推崇,但他的詩文並沒有被太多人欣賞。當時好像沒有什麼人來評論淵明的作品。淵明剛去世時,他的好友顏延之為他作了《陶徵士》,文中說淵明: 學非稱師,文取指達。 也就是說,淵明的學問並不是特別深,他的詩文也不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