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後感範文三篇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影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成語故事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一下吧。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是我們小學六年級時學校的一本課外書,雖是本課外書,但絕不比語文教科書遜色,內容不僅十分有趣,而且能學到許多成語。
在這本書中,每個成語都有一個小故事,並且其語言十分通俗易懂。不像《成語字典》裡那樣深奧,讓人摸不著頭緒。就拿“老馬識途”來說吧!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天漸漸地暗下來了,刺骨的寒風吹得士兵們瑟瑟發抖,像點火取暖,可是帶去的火種,早已被風吹滅了。好不容易把隊伍聚攏在一起,捱到天亮,檢視人馬,已零散不全了,而且,個個士氣沮喪,情緒低落。管仲覺得在這樣下去,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急忙傳令,趕緊尋找出路,可是走來走去,總是走不出迷路,大家都慌張恐懼到了極點”這短短的一段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齊軍的處地,幾乎陷入了絕境中。
還有,在“自食其果”中:“這是丘浚手裡正好拿著一根柺杖,一氣之下,就在和尚頭上重重地敲打了幾下,說道:‘照你這麼說,打你就是愛你,不打你倒是不愛你了,所以我只好打你了,請你原諒吧!’”這段話中的每一個字都充分體現出了那和尚的自作自受。
再來便是故事下方的出處和釋義了。有些類似於詞典中的出處,是古文,如果你對古文興趣的話,可以多留意一下這部分。釋義則是整個故事的精華,也就是成語的意思。這一處的內容十分容易讓人讀懂,並且捉住了整個成語的中心思想。不至於跟字典似的,讓人不願意看,即使看了也不一定完全明白。
總而言之,《成語故事》是小學生學習和記成語的好幫手,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不能算是一本書了,它是我們小學生在學習上的一位親密戰友,若是沒了它,學習成語便成了一件極其枯燥的事情。在這裡,請大家允許我說一句話:成語故事的確是一本好書,如果你是小學生的話,那麼絕對值得你一看!喜不喜歡,你看了以後便知道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
假期中,我讀了這本《成語故事》。這本書講述了成語背後有趣的典故。有些成語簡潔明瞭,有些成語意義深刻。如:口蜜腹劍、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品德很惡劣,他一方面巴結皇帝及其身邊的人,另一方面對其同事和下級官員又大耍兩面派手法。對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就拉攏、結交,結黨營私。而對於有學有識或被皇帝重用、厚待的人,他則一手遮天,千方百計阻撓皇帝對他們的任用。李林甫就是這樣一個陰險狡猾,詭計多端的人,因此人們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現在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嘴上花言巧語,實際上居心不良,嘴甜而心毒。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典故講的`是緬伯高帶了一批禮物和幾隻可愛的白天鵝去見唐太宗,半路上,他發現天鵝的羽毛髒了,就把天鵝放出來洗一洗。誰知,天鵝竟全都飛走了,只剩下了幾根羽毛落在地上。緬伯高只好撿起了一根羽毛,寫了一首詩,繼續趕路。見到唐太宗,他硬著頭皮把這些東西交上去,但唐太宗沒有責怪緬伯高,反而給了他許多禮物。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禮物雖輕,但含有很多情意。
這本書我要收藏起來,它的用處可大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裡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裡混吃混喝,後來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來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吹,最後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於是就逃跑了。
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準備,心裡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可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裡想我以後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於是他就跑到田裡,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後原來綠油油的秧苗,最後都枯黃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心急,憑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後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好。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能為我們考慮考慮。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增長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