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教育的故事讀後感

關於教育的故事讀後感

教育的故事讀後感

《幼兒教育》這本雜誌,我正好也訂閱了,看了幾期受益不少。

對於老師推薦的幾篇文章,感觸很深,特別是“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點,讓我想起前不久一個朋友的QQ空間裡的文章,說得是日本國家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們的父母說送小孩到幼兒園就是要讓小孩生病的;在幼兒園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個小孩的父母都準備各種環保袋子,讓小孩分門別類的裝東西;每個幼兒園都有很多沙子,就讓小孩玩;備有很多套衣服,髒了就換,要求小孩自己換衣服;幼兒園基本上沒有知識課程,但經常組織到戶外接確大自然;更沒有所謂的興趣課程……

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我個人來說真的不能認同,自己讀書也是經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一個過程,出現了不少高分低能兒。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不僅僅是指她的身體,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兒在家,我會暗示她搗點小亂,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搗亂,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當作蹦蹦床;在地上亂畫;鼓勵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兒指著潔白的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在這裡畫?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畫就畫……女兒會跑到爸爸面前笑著說: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總是給女兒一個輕鬆的環境,平時上班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時間就全部由女兒支配了。有時我會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齡都降下來,和女兒一般大小,和她計較一些她比較喜歡吃的零食;有時也會把女兒提到大人的程度,讓她學著照顧小玩具、洋娃娃,讓她懂得接受愛、懂得愛。現階段,女兒唯一應該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見到女兒,我就會問:妹妹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做遊戲?我不會問老師教了什麼之類的問題,更不會在現階段就讓女兒去參加什麼英語之類的興趣班。記得家長會的時候,就有家長提出可以去學英語了,還有搞個什麼拍錄影讓家長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對於這些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沒錯小孩這麼點小就離開家長,到了一個新環境,會哭會不適應,但是家長總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但在美國的小學裡,一二年級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課的,可對於小孩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社會的認知、禮貌道德等素質教育卻是很重視,試問是否整個美國都輸在起跑線上了?

記得有次在家友超市,碰到一位推銷英語培訓班的業務員。可能女兒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些(昨天晚上還有個家長說,你們家的是超大型的),他很有禮貌的攔下我說:可以讓女兒去學英語了!我說我家的還小……他說:三歲也可以學了。我說:你們培養出來的都是天才。他說:你也可以培養出天才啊(他可能還認為他這句話說得比較有水平)。但是我說:我不需要天才的女兒,天才的女兒還會屬於我嗎?

在這,我不得不承認我很自私,但是我不會以“漏斗式”的方式,壓迫女兒去學這學那,我會在她的天姿天份以及感興趣的前提下,盡我的能力去培養她,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個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也希望今年小樂能戒掉那隻小豬,但如果真戒不掉,那也只能繼續讓她帶著吧,我就負責做好小豬的衛生。

還有一點,我想強調下:在讀書節開幕式的時候,那位跑上前去搶答問題的小男生,不知老師們是否還有印象。如果在你所教學的過程中,碰到了這樣的小孩時,一定不要讓他回去,一定要肯定他的勇敢,當然也要引導他以後要遵守秩序。當時,我就看到他那個班的老師臉上對那位家長代表難以置信的表情。從這點上也可以說明我們現在的老師並不是完全拘泥於書本上的教學模式,而是給小朋友們很大的發揮空間。說明我們的教學正在發生些變革,這樣真好。

初為人母,根本沒有什麼教育小孩的經驗和心得,還望老師們多費心了!

教育的故事讀後感

我們幼兒園為我們教師訂閱了《幼兒教育》一書。我很喜歡,它很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瞭教育教學的方向。其中書中的“卷首”部分,讓我體味深刻,因這裡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今天,我趁看幼兒午睡的空間,又一次翻開了《幼兒教育》一書,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直被成人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恆心的道德範例,希望孩子能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恆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難道書中的“鐵杵磨成針”又有什麼新釋嗎?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後,我進入了思考。書中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出讚歎聲,而是說她太笨了,用那麼多時間,為何不去買一根針呢?過去我們都知道“鐵杵磨成針”故事的寓意,就是看準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例項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資訊,才會煥發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十分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也由感而發:無論什麼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才會對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穫更多,體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