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懷念父親為題目的作文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哀思日,在這個的感恩懷德、撫慰亡靈的清明時分,我帶著厚厚的紙錢去祭奠常眠在墓地的父母,這裡沒有蒼松翠柏,沒有鮮花點綴,更沒有春雨的纏綿,只有漸趨生疏的憂思,只有膨脹起來的懷舊感傷。輕輕地揮動著寄寓哀思的鐵掀,在父母的墳頭灑上我的懷念,點燃祭奠的紙錢,讓縷縷煙霧化做了我的哀思。默默注視在燃燒中漸漸升騰的灰片,正是花葬有時,人去無期,一股悲痛從心中湧來。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日父親因病離開了我們,恍惚間三十年過去了。每年這個祭奠日到來之際,我都要到這裡祭奠我的親人,世界萬物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可惟有血肉相連的親情,是不會隨著萬物變化被割捨掉的。此時此刻,我突然意識到緬懷親人的那一份感受!又何嘗不是想在心靈上追求一種哀傷的刺痛。回想起父親健在的日子,我一次次在孤獨裡掙扎與疾呼,眼淚也一次次浸透著我的心……
父親建國前在一個私人工廠當學徒,建國後經過公私合營,父親成為了一名國有工廠的工人,那個時候,父親是廠裡唯一讀過中學的人,後來父親當了廠裡的會計。聽母親講,在那個時候,家裡六口人僅靠父親上班微薄工資維持著家庭生活。父親是一個責任心強有擔當的人,父親除了起早貪晚努力工作外,還在房前屋後開了幾片小菜園,每當父親下班後,就在菜園裡幹活,澆水,剪枝,除草,等待蔬菜成熟了,就挑到附近市場去賣,用來填補家庭的收入和日常開銷,雖然掙不了幾個錢,就是這點微薄收入足以解決家裡兩個姐姐學習支出和學費問題。
父親是位堅強樂觀的人。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糧食極度緊缺,物資匱乏,父親作為家庭的一家主要經濟支柱,為了生存,父親全力拼命工作,為了每個月多掙十幾塊錢的加班費,主動放棄會計工作要求到生產車間第一線工作。起早貪晚,在單位加班加點,回到家裡就在外面幹活,每天休息時間只有4-5個小時。每到星期天,無論是晴天或者下雨天,父親便把我和弟弟放在外公家照顧,帶著母親,帶著十多歲的兩個姐姐到十幾裡外的郊區去挖野菜,採摘榆樹葉,到附近的泡澤去捉魚,撈蝦。在那個糧食極度緊缺的狀況下,我們家的餐桌還算是挺豐盛的,野菜糰子,榆樹葉湯,魚蝦醬,雖然沒有什麼營養,總算是熬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由於高度勞累加之休息不好和營養不良,父親先後病倒過兩次,親屬朋友勸他住院治療,可他總是輕描淡寫的樂觀地說,沒事,挺挺就過去了,一切都會好的。沒有怨言,沒有牢騷,只有憧憬。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回顧那段父親陪伴我走過的那些年,無論是生活的苦難,還是我們的叛逆。無論是疾病的折磨,還是環境的考驗。世間百態,人生百味,父親都能泰然走過,坦然面對,我從來沒見他低過頭,彎過腰,更沒見過他的眼淚。父親那種淡定,那種以微笑面對人生、面對環境,不為生存的困難而計較,不為生活的壓力而焦慮的淡定思想,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他不但給了我的生命,也教會了我怎樣去面對生活的困難。怎樣去做一個堅強的人。在我的思想裡,父親就像一棵萬能的生命樹,在生命中的春天他給我五彩斑斕的幻想,在生命中的夏天他給我腳踏實地的成長,在生命中的秋天他給我春華秋實的成熟,在生命中的冬天他給我平心靜氣的沉思。
父親是一個博古知今的人,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父親就喜歡看書,《警世通言》,《白話聊齋》《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志》等書籍都是他的最愛,那個時候我還很小,總想看看父親讀過的書籍,有的時候偷偷的拿起來看看,被父親發現了便遭到一頓很嚴厲的訓斥,甚至遭到父親的巴掌。因為當時那些書籍全都是父親借來的,父親把這些書當做珍寶一樣珍藏著,從來不讓家裡人觸控,後來我漸漸地長大了。父親便語重心長的說:;看書要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給我講了;孟母三遷、孔融四歲讓梨等故事,雖然這個事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當時的情景我至今還記憶猶新。父親寫得一手好字,每逢春節到來,喜事登門的時候,親戚、朋友、鄰居便紛紛的到我家請父親幫他們寫對聯。寫喜帖、挑好對聯,鋪好紙張,大筆一揮,洋洋灑灑的大字便出現在客人面前,直到客人笑容滿面地離開。在父親的`薰陶下,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看書,特別是歷史書籍,潛心學習,學以致用,從中吸取營養,學習父親的沉穩,秉承父親的風格,像父親一樣,踏實做人。
父親是個嚴厲的人,在我的記憶中,母愛對我是深深地、刻骨銘心的,又是無窮盡的。父愛呢?總覺得是微乎其微的。在小的時候,無論是外公外婆、舅舅與舅媽、還有周圍鄰居都很喜歡我,由於我比較乖巧聰明,姐姐們也是常常走到哪裡,就把我帶到哪裡。好吃的、好玩的總少不了我的。但是父親卻從來沒有從表面上寵過我,總是板著一付面孔,我不敢和他親近,他也總是象個陌生人一樣,我對父親有一種畏懼的感覺。無論我做了什麼事,無論怎麼努力,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父親的一句讚揚。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在全校作文大獎賽上獲得了二等獎,當我歡天喜地的把獎勵證書交給父母的時候,母親高興的特意為我做了一桌好吃的,父親看了看獎勵證書卻是面無表情,一言不發,沒有誇獎,沒有鼓勵,我不知道父親為什麼不喜歡我?偷偷的問媽媽,媽媽說:;孩子啊!你爸爸是恨鐵不成鋼啊!當時我並沒有領會媽媽說的寓意,以至於後來在一段時間和父親之間有了一種隔閡,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雖說表面上我從沒表現出對他的牴觸,在內心卻和父親有了距離。
七十年代末,我和姐姐先後參加了工作,家裡的生活條件逐漸好了起來,父親也從廠裡退了下來,記得我第一次拿到工資交給父親的時候,父親一改過去嚴肅的面孔,和藹的對我說;如今你也長大了,在外面工作要知人識人,要有眼力見,把工作幹好還從我的工資中拿十元錢給我,叮囑我買雙鞋穿。此時,我才如夢初醒一般,我懂了不是父親不喜歡我,是我錯怪他了,天底下哪有父親不疼兒女。想想父親這些年為了這個家庭嘔心瀝血,無怨無悔的付出著,流盡了汗水,淘盡了青春,可我卻在錯怪父親,真是慚愧呀。父親只是不會表達而已,這不正應了那句:;父愛如山,沉默是金。那種深厚的父愛是我這個當兒子的永遠報答不完的。
多少年過去了,此時我才真正理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含義,等到自己慢慢的長大可以盡孝心的時候,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傷痛是;子欲養而親不在,唯有自己的感受最深。雖然生活中有些事情在我的記憶中變得模糊,可是對父親那種懷念始終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行漸遠。父親的愛雖然不會讓人朝思暮想,寢食難安,但是父親的精神卻深入骨髓,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