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北方人的端午節作文800字

北方人的端午節作文800字

其實我到現在仍舊習慣的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節,這是北方老家那裡對端午節的叫法。現在聽起來更像是母親給孩子另起的乳名,帶著一絲親暱,一絲寵愛。就像北方人常把小兒子喊成老兒子,或者南方人口中的么兒。這樣看起來,端午更像一個大名,帶著鄭重的官威和文化積澱的疏離。

一直以來,北方人的五月節總是沒有南方端午節那般聲勢浩大,那般熱鬧朝天。它更像一個小家碧玉的親切隨和和溫暖如玉。北方人的五月節,感覺上和紀念屈原也並無太大的關係,或許是當年地域過於遙遠,沒能保留住那些最初的原味,在路途的迢遙遷徙中漸漸失去了本色。所以,北方的五月節更像是單純的節日,祈求平安、祈求健康和幸福的節日。

其實,北方的五月節也是僅次於春節和正月十五以外的一個“大節”了,很多家庭為過好這個節,要做上很多準備。在曾經貧瘠窮困的歲月裡,雞蛋、鴨蛋是攢來賣錢的,但是在五月節前至少一個月,很多人家便有意識的開始積攢雞蛋、鴨蛋,留作五月初五那天過節食用。即使再貧寒的家庭,也會讓五月節這一天過的較為“奢華”:不但要煮上積攢了很久的雞蛋、鴨蛋和鵝蛋,讓每個孩子飽餐一頓,還要再每人分上幾個留作“私房”。家家戶戶還要去小賣店裡買上幾張彩紙,做成紙葫蘆掛在破舊的老房子,也會在窗戶上、門上、雞架鴨舍豬圈牛棚旁,都要插上一把艾草和五顏六色的紙葫蘆。

用艾草驅邪,是北方五月節和南方端午節唯一相像的地方。接下來南方人吃粽子、賽龍舟,而北方人則是吃荷包蛋、疙瘩湯和佩戴五彩線以及製作紙葫蘆,各有各的特色。艾草放在臉盆裡洗臉,插在門上驅邪,還要再院子裡放上一捆,將它點燃成微冒燻煙。只是小孩子並不喜歡艾草的味道,五月節那天早上的洗臉便成了父母重點督促的事情,祈求平安父母不會落下一個孩子,哪怕這個孩子帶著叛逆和調皮的不情願。五月節那天,走到哪裡都會有濃濃的艾草的辛辣澀苦味道,整個村子都籠罩在這濃濃的氣息中,這氣息變成了過節的一種標誌。

說起紙葫蘆,也算能夠和春節對聯媲美的節日裝扮了,家家戶戶都要去買上若干張五顏六色的紙張,早些年,那些彩紙類似於寫福字的粗糙宣紙,至少有8張A4紙般大小,一毛錢一張,平時非常摳門的母親通常會很“豪氣”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買上一張。然後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在晚飯後油燈下,帶著笑容和憧憬,耐心的教我們摺疊紙葫蘆。母親的手很巧,紙葫蘆可以折成單獨一個的,兩個、三個、四個連在一起的,一個單獨的紙葫蘆又可以兩邊有小翅膀的、四邊都有小翅膀的,然後把幾種顏色的紙葫蘆顏色交錯的用長線串在一起,底部的紙葫蘆下面還會用邊角廢料的碎紙做成手掌長短的波浪形穗子,長線拴在折回來的樹枝上,插在各處,像隨風起舞的歡快小鳥,看著滿村、滿院的彩色飛舞,節日的氣氛不知不覺間就熱起來了。因為很小就喜歡和媽一起做這些,即使到現在,還是能輕鬆的就摺疊出來各種形狀的紙葫蘆,可見童年的記憶會是多麼的牢固持久。

五月節另外一件大事是五彩線。在五月節的早上,在孩子們沒醒來之前,母親把頭天準備好的五種顏色的綵線捻成一根彩色細繩,拴在孩子們的腳脖、手勃和脖子上。然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都會比一比誰的五彩線更漂亮,因為有錢的人家會買上五種彩色線,而稍稍困難的人家,會把平時縫補衣服的黑線、白線也摻雜進去,使五彩線看起來有些單薄和色暗。等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只有女孩子還肯戴著五彩線,而男孩子是怎麼勸說也不肯再讓五彩線上身了,生怕減低了男子漢應有的氣概。但是媽總是在弟弟們睡著的時候給他們拴上五彩線,即使他們一醒來就急急的找了剪刀剪掉。但媽說,即使只戴了一個小時,也能起到祈福平安的作用。我曾問過媽:五彩線是祈禱什麼的?媽也只是重複歷年歷代傳下來的老話:五種福氣。後來,我自己去查了資料,才發現五彩線祈禱來的.五福還真是有個長遠的出處。“五福”一詞,居然原於《書經》和《洪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真的想不到,看似小小的五彩線,居然包含著這樣深遠的寓意。

正因為有了這些不一樣的習俗,讓北方的端午節有了自己的名字和特色,檢視資料的話,你會發現它有點明清時被叫做女兒節的味道和影子。明清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沈榜《宛署雜記》記載:“五日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玉毒靈符……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我現在終於明白了在北方老家那裡,五月節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出嫁閨女回家來走一趟,以前媽總是說這是歷年傳下來的老令,現在看來真的是包含著眾多美好願望的歷史傳承。在現代人日漸看淡這些節日的時候,那些傳統的節日,該是我們該用心來保留的珍貴紀念,只有我們一代代的堅持,才會讓我們的後人找得到溫暖心靈的回家路。